01.什么是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按國家統一政策規定強制實施的保障退休人員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城鎮各類企業和職工必須參加(包括國有、集體、私營、聯營、股份制經濟組織的全部職工,外商投資企業中方職工以及個體人員、自謀職業、自由職業者等靈活就業人員)。
02.依法參加社會保險對民營企業有何重要意義?
① 民營企業依法參加社會保險,是國家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使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公平競爭,真正實現各類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的平等。
②民營企業依法參加社會保險,有利于吸引高科技人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企業能不能吸引、留住高科技人才,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以前由于民營企業不能參加養老、失業、醫療等社會保險,使很多有識之士心存顧忌,望“私”興嘆,民營企業的發展顯得后勁不足,參加社會保險后,民營企業以其靈活的用人機制,必將有長足的發展。
③民營企業依法參加社會保險,有利于穩定職工隊伍,解除員工的后顧之憂,增加企業的凝聚力,使每個職工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最大限度地發揮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對企業長遠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④民營企業依法參加社會保險,是民營企業應盡的義務。社會保險覆蓋到各類企業、各種經濟組織,是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因此,各類企業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障。
03.民營企業的哪些員工必須參加基本養老保險?
《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民營企業中除聘用的離退休人員和已經參加了養老保險的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職工外,其余未參保的所有員工都必須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不論是農村戶口還是城鎮戶口,不論是當地人還是外地人,不論是臨時用工還是長期用工,只要與本企業有勞動關系的人員都屬于必須參保對象。
04.靈活就業人員為什么參加基本養老保險?
靈活就業人員指個體從業人員和自由職業者等采取靈活方式就業的人員。個體從業人員是指在本市工商管理部門登記注冊從事個體經營的人員。自由職業者是指具有本市城鎮戶口或持有本市公安部門簽發的《暫住證》的外地人員,未與單位建立勞動關系,但從事一定合法經濟收入的自由職業人員。以上人員男45周歲以下,女40周歲以下,均可參加基本養老保險。
首先,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是《憲法》和法律賦予勞動者的權利,勞動者不論性別、民族,也不分用工形式,都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其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按時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也是每個勞動者應盡的義務。第三,參加法定基本養老保險后,在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前提下,可依法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使每個勞動者都老有所養。第四,基本養老保險覆蓋到靈活就業人員,解除了勞動者的后顧之憂,促進了勞動者的合理流動,使勞動者能夠公平競爭,自主擇業,勞動者不論到哪里工作,都能得到基本養老保險的保障。第五,法定基本養老保險是政府信譽,它以國家財政作后盾,目的是保障勞動者年老后的基本生活,維護社會穩定,維護勞動者的合法利益。
05.基本養老保險繳費率是多少?
① 企業和職工養老保險費率:
從2006年1月起,企業的繳費比例為企業上年度工資總額(或單位職工繳費工資之和)的20%,個人繳費比例為職工本人繳費工資的8%。其個人賬戶記入比例為個人繳費工資基數的8%。
② 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費率
2006年靈活就業人員以全省上年職工月平均工資的100%作為繳費基數,按20%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其個人賬戶記入比例為個人繳費工資基數的8%。繳費基數每年1月核定一次,一年內不再變更。靈活就業人員只要持續參保并正常繳費,到達法定退休年齡并達到一定的繳費年限的,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審核后,享受與企業職工相同的養老保險待遇。
06.職工工作變動時,如何辦理養老保險轉移、接續手續?
職工在同一統籌地區內變動工作單位的,調出單位持職工調動審批表、職工養老保險手冊、檔案卡,填寫《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員轉移通知單》,并加蓋調出、調入單位公章,到申報繳費窗口辦理養老保險轉移手續。
職工跨統籌地區調動工作單位的,調出單位持職工調動審批表、職工養老保險手冊、檔案卡、職工個人賬戶清單,填寫《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員轉移通知單》,并加蓋調出、調入單位和調入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的公章,到申報繳費窗口辦理養老保險轉移手續。辦理養老保險轉移手續時,養老保險欠費企業,要按規定一次性補繳欠費。
07.參保人員領取基本養老金的條件和基本養老金如何計算?
參保人員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并已辦理退休手續;二是所在單位和個人依法參加養老保險并履行了養老保險繳費義務;三是個人繳費至少滿15年(個人繳費年限累計不滿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礎養老金待遇,其個人賬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同時終止養老保險關系)。
目前,我國的企業職工法定退休年齡為:男職工60周歲;女職工其中管理崗位的55周歲,生產崗位的50周歲,靈活就業的55周歲,農民合同工55周歲。1999年1月1日后參保人員,退休后的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
基礎養老金=職工退休上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120
例:某職工1999年1月建立個人賬戶,退休時其個人賬戶中的儲存額為12萬元,退休時上年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為3000元,問該職工退休后每月領取的基本養老金為多少元?
1)基礎養老金=3000×20%=600(元)
2)個人賬戶養老金=120000÷120=1000(元)
該職工退休時的基本養老金兩項之和為:600+1000=1600(元)
08.基本養老保險與商業保險有什么區別?
① 原則不同。基本養老保險是國家通過立法建立并實行的一種社會制度,是政府行為。 具有保障性、強制性、互濟性、福利性和社會性;商業保險是由保險公司經營,以自愿方式,通過投保人和保險人之間的合同建立權利和義務的關系,屬企業行為。
② 性質不同。基本養老保險具有非盈利性質,它以國家財政作后盾,養老保險基金的支付風險責任由國家和政府承擔;商業保險以盈利為目的,盈虧自負。
③ 對象不同。基本養老保險的對象是法律界定的公民勞動者;商業保險是以自然人或全體公民為對象。
④ 作用不同。基本養老保險的作用在于保障勞動者在喪失勞動能力和退休后的基本生活;商業保險則按合同規定的權利和義務運營。
⑤ 水平不同。基本養老保險的保險水平考慮勞動者原有生活水平、社會平均消費水平以及國家財政承受能力,還要隨物價上漲調整;商業保險按投保人繳費多少確定保險水平,不考慮物價、通貨膨脹等因素。
⑥ 立法范疇不同。基本養老保險屬國家勞動立法范疇;商業保險是企業的金融活動,屬經濟立法范疇。
總之,國家法定的基本養老保險與商業保險有著嚴格的區別,但兩者并不對立,也不存在競爭關系。商業保險是對國家法定的基本養老保險的有益補充。任何應參加法定養老保險的法人或個人,均不得以已經參加商業保險為理由而拒絕參加法定養老保險;商業保險公司及其雇員亦應按規定參加法定的基本養老保險。
09.我市企業參保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金如何計發?
按照并政發[1998]104號文件規定,統一養老保險制度前即1998年12月31日前參加工作,1999年1月1日后退休,且個人繳費年限和視同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職工,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和調節金四部分組成。
基礎養老金=按職工退休時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20%
個人賬戶養老金=職工繳費期間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1998年6月30日前本人繳費年限和視同繳費年限×1.4%
調節金:現行標準120元。
統一養老保險制度后參加工作,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職工,退休時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繳費年限累計不滿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本養老金待遇,其個人賬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同時終止養老保險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