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個單位,不同的工作年限,養老金、工資待遇會不一樣嗎?會影響年假嗎?不同單位的工作年限,可以累計嗎?
一、工作年限影響年休假期長短
1、什么情況下可以享受年假?
根據《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二條: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等單位的職工連續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
員工只要連續工作滿1年以上,就能享受年休假,年休假期間享受與正常工作期間相同的工資待遇。
如果之前有待業在家,又重新入職新公司的員工,工作年限是沒有正常連續滿1年的,這種情況下是,沒有休年假的資格的。
>>>保叔劃重點
① “連續工作滿1年以上”,“連續”強調的是“不間斷”。
② 只需要連續工作1年以上,就可以享受年假。既包括在同一用人單位,也包括在不同用人單位。
2、如何確定年假的標準?
年休假天數根據職工累計工作時間確定,累計工作年限越久,年假也越長,最多每年可休15天。
>>>累計工作年限
包括職工在同一或者不同用人單位工作期間。“累計”工作年限是允許間斷的。
保叔已經整理好了工作年限和年假天數的表格,對照下表,看看自己的工作年限,可以休息幾天!
二、工作年限影響經濟補償金的計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47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用人單位與職工解除勞動關系時,如果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職工的月工資未超過當地社平工資三倍的,職工在同一家企業的連續工作年限越長,單位需支付的經濟補償金標準也就越多。
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應當從勞動者向該用人單位提供勞動之日起計算,即在勞動者入職之日開始計算。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未訂立勞動合同的,不影響工作年限的計算。
三、工作年限影響社保待遇
如果單位合法合規的繳納社保,那么工作年限=社保繳費年限,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待遇和失業金都能領的比較多!
1、養老金
養老金與繳費年限相關,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越高。
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行繳費與待遇掛鉤原則,即長繳多得、多繳多得。影響基本養老金水平的主要是繳費年限、繳費基數和退休時的年齡。
累計繳費年限長、繳費基數越高、退休年齡大的職工,其退休時的基本養老金水平相對較高,反之相對較低。
2、失業金與失業補助金
失業金與失業補助金與繳費年限相關,繳費年限越長,失業待遇越高。
失業金的領取時限最長不超過24個月,每個人能領多久失業金,也與失業保險的累計繳費年限密切相關,繳費時間越長,能領取越久的失業金。
同時,失業金的標準,也和繳費年限密切相關,繳費時間越長,能領取的失業金金額就越高,保叔以福建?。ú缓瑥B門)為例,失業金標準與繳費年限的規定如下:
失業金=2020當地最低工資x對應累計繳費時間的發放比例標準(70%或75%或80%)
在今年3月到12月期間的失業人員,如果領取不了失業金,或者領取失業金的時限滿了,還能領取失業補助金,失業補助金的標準,也與失業保險繳費年限相關,繳費時間越長,領取到的失業補助金越多。
四、工作年限影響醫療期的長短
醫療期是指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治病休息期間,公司不得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限。
根據《勞動部關于發布的通知》(勞部發[1994]479號)第3條規定,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3個月到24個月的醫療期。
根據規定,員工的醫療期與個人的累計工作年限有關系。工作年限越長,職工所享受的醫療期也就越長。具體情況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