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初的幾十人團隊里,已經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離開“騰訊號”去創業,但他們之中大部分人的名字很少出現在互聯網上。在離開騰訊的這張大“網”之后,他們是怎樣來捕魚的?
切入騰訊的盲點
從騰訊出走創業人群里最有分量的曾李青告訴騰訊出身的創業者“要么做騰訊不屑于顧及的業務,要么投靠大公司。”
曾李青離開騰訊COO的位置后,無論是他投資的公司還是自己創辦的公司,在常人眼里都是做偏門的生意。
他投資的一家叫做“太美”的旅行社是一家專門為富人定制全球奢華旅游服務的公司,而他創辦的“拉特蘭”也是一家通過互聯網為富人定做高檔服飾的公司。這些都是曾李青從他那些有私人游艇的朋友里得到的啟發。
騰訊昔日的“187號”員工陳應魁和“98號”王星一開始做的是用戶入口整合的易野網。但兩人后來意識到,如果騰訊做這個東西,用戶群的拓展會很容易,單槍匹馬的易野網很快會被擠掉。于是,陳、王二人立即轉方向去做了相對“狹窄”的賣電影票的“賣座網”。他們不擔心偌大的騰訊會來搶這樣的飯碗。
而昔日的騰訊“18號”李華則在深圳經營一家創意影樓,遠離IT圈,他的生活倒也很在狀態。李華說:“從騰訊出來再創業的人,有做旅游的、有做彩票的等等,幾乎回避了跟騰訊直接沖突。”
水手變身漁夫
從水手的身份蛻變后,他們變成了漁夫,具備了敏銳的商業嗅覺。
從騰訊辭職后,汪海兵召集了兩位同事一起做兒童網絡社區。他們想到的方向是把兒童鎖定為客戶群,這是激戰在紅海領域的創業者尚未察覺的。
一開始汪海兵只是想抓一條“低齡兒童網絡教育”的魚,但摸著摸著就把3到14歲這個大群體的互聯網市場摸出來了,而且摸到手了。
汪海兵還嗅到淘米網有別于其他網游的氣息,他認為這種氣息跟“迪斯尼”很像。
基于低齡化的用戶,網游除了打怪升級、裝備、PK這些游戲系統有吸引力以外,游戲人物和故事背景都是他們所追崇的。把游戲元素引入現實生活,給淘米帶來了更大的“魚”。
汪海兵的淘米網絡僅用三年時間,就坐穩了國內兒童網絡社區“老大”的位置。有網友戲謔說,國產網游絕對不用自卑!暴雪的魔獸世界算什么,淘米的客戶就是它的4倍!
復制+微創新
外界對騰訊有個說法:“一直在復制”。騰訊系的創業者似乎繼承了這個因子,他們善于找到復制的對象并加以“微創新”。
騰訊07級的員工happybird雖然在騰訊呆的時間不長,但他能知道什么互聯網因子值得復制。當他看到大眾點評網這樣的網站迅速躥紅,立即想著在“點評”這個范疇做一個垂直領域。很快,他辭職后張羅了“裝修派”。這是一家單單針對裝修公司做的點評網站,但對用戶卻是真的實用。
談起瀏覽器工具條,很多用戶把它等同于流氓軟件。金光哲離開騰訊創業后研發考拉寶軟件,考拉寶一改傳統工具條簡單的功能,提供截圖、RSS訂閱,以及文章制作的功能。而最讓用戶稱道的截圖功能其實就是復制了QQ聊天工具里的小功能,把它放到使用頻率更高的瀏覽器里,竟然也能自成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