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重要的民生服務部門,省人社廳一直積極探索便民服務方式,以群眾辦事的堵點、痛點為問題導向,通過運用社保費大數據,創新優化部門間數據交互方式,減少數據流轉中間環節,不斷優化辦事流程,節約群眾辦事成本,讓社保大數據“領跑”推動繳費“零跑”,切實提高參保單位和個人的滿意度與獲得感,受到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通報表揚。
數據共享:從“當日辦”到“實時辦”
為解決社保、稅務共享信息平臺數據傳輸速度慢、效率低等問題,省人社廳與稅務部門優化數據共享方式,減少數據流轉中間環節,打通部門間多平臺數據庫交互,實現了業務數據實時流轉、繳費信息實時傳遞,讓參保單位繳費實現由“當日辦”到“實時辦”,提高了參保單位辦理社保繳費體驗感。目前,我省現有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數據傳遞時間由原來的140分鐘左右縮短至5分鐘左右,18萬戶可節約等待時間約41萬小時。
數據流轉:“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
針對由社保繳費的復雜性、特殊性和不確定性,引發的部分參保人無法通過網上完成全流程業務辦理這一難題,省人社廳以“數據比對替代人工跑路”,對特殊業務進行全面梳理、分類整合,進一步細化提取參保單位和個人需在前臺辦理的業務數據。在現有制度基礎上,省人社廳對相關數據重新進行需求分析,建立了以人社推送數據、稅務征集數據和銀行流水數據為基本數據鏈條的業務比對機制。數據比對的優化,減少了參保人在部門間往返時間和次數,讓參保人由過去“最多跑一次”實現“一次不用跑”,惠及全省約3.5萬戶繳費人。按照往返一次0.5小時計算,每月可節約繳費人時間成本17500小時。
數據監控:從“散點發力”到“精準定位”
省人社廳聯合稅務、醫保等部門建立起系統業務監控和異常數據處理機制。以社保數據流轉環節為監控點,對參保人的每筆業務每個環節都能以“秒”為單位實現數據精準定位,參保繳費過程中的疑難問題平均處理時間由幾天縮短至幾小時,絕大部分問題實現了實時處理。
線上辦理:靈活就業人員“零跑路”
我省及時放開靈活就業人員在就業地參保的戶籍限制,在市縣社保經辦機構專設靈活就業人員服務窗口,直接辦理靈活就業人員社保業務。
為方便靈活就業人員參保繳費,滿足其個性化服務需求,進一步優化完善了民生山西APP參保繳費功能。靈活就業人員通過民生山西APP在線上可自主選擇社保經辦機構,完成參保登記、申報繳費月份區間及自助繳費。原在企業參保的職工離職后轉為靈活就業人員的,可通過民生山西APP辦理以靈活就業身份參保,可同步將之前的養老保險賬戶直接轉移接續到新賬戶上,無需靈活就業人員多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