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衛視引 述新華社報道稱,7月20日6點多,富士康科技集團旗下子公司發生一起員工墜樓死亡事件。事件發生在位于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的奇美電子公司(Chimei Innolux)。據報道,墜樓員工大約18歲,是來自石家莊東方科技學校的暑期工,今年6月份剛從東莞到南海,在奇美電子上班才幾天。
擁有6000工人的臺資企業南海奇美電子今年3月剛和富士康合并。一視頻網站報道稱,據員工內部流傳的版本,7月20早上6:30左右,一位暑 期工學生因某些原因和同事爭執,被同事從6樓宿舍推下,該名暑期工跌下一樓水泥地面后當場死亡。從現場看到,奇美電子的宿舍欄桿非常矮。
富士康是臺灣鴻海精密子公司,主要為蘋果代工iPhone和其他產品。同時,富士康也是戴爾、惠普、諾基亞和索尼的代工廠商。
在此之前,富士康今年以來已經發生了10多起員工墜樓事件,引發了媒體和輿論的廣泛關注,鴻海集團董事長、富士康集團總裁郭臺銘多次親赴深圳, 試圖解決這一棘手問題。而后,富士康宣布漲薪措施,一線作業員的基本月薪從1200元加到2000元,并啟動了規模浩大的“北遷”,意將深圳工廠按不同產 品線遷移到武漢、天津、鄭州等城市,以降低運營成本。
而在6月份的股東大會上,郭臺銘曾稱,準備要把宿舍還給社會,讓政府接管運作。把企業擔負的社會責任,還給當地政府。
富士康股價本月已跌破5港元,不到1月中旬時的1/2。
鴻海集團旗下的奇美電子昨日發生墜樓事件。奇美電子上海官方人士證實廣東佛山南海工廠確有一女性員工墜樓,具體原因不明。
昨日6時多,位于廣東省佛山市的鴻海集團旗下的奇美電子公司發生一起員工墜樓死亡事件,死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奇美電子和富士康同屬臺灣鴻海集 團。
奇美電子公司位于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據悉,墜樓員工年約18歲,今年6月份剛從廣東東莞到南海打工,是來自石家莊東方科技學校的暑期工,在奇 美電子上班才幾天。也有消息稱此員工為人力派遣公司派遣到奇美電子的員工,在事發時和學生們同住一個宿舍。
2009年11月,為了拓展大陸業務,鴻海集團旗下的群創光電,以53億美元收購奇美電子。新公司的規模超過友達光 電,成為臺灣產能最大的液晶面板制造商。
此前,由于富士康接連發生跳樓事件,導致眾多臺資企業被逼加薪,富士康在六月初短短一周內大幅調升工人底薪至二千元。包括富士康在內的臺資企業 表態有意向內地搬遷工廠。
奇美電子也為此而計劃重新布局內地業務。該公司原本位于寧波、南京、佛山三地的工廠開始同步進行擴廠計劃,此外,奇美電子亦著手在成都和武漢新 建液晶模塊廠。
7月20-25日,廣州市總工會主席陳偉光率領的代表團,展開了對美國舊金山、洛杉磯、紐約、華盛頓等多個城市工會組織的訪問。
代表團20日上午抵達美國伯克利市,從11點半到18點半,會見了8個勞工團體。代表團多方介紹中國工會的有效運作,從勞工權益改善角度,解釋 “中國式市場經濟”內涵。
“邀請方認為全球化面臨歷史轉折,中美工會需要聯手。”啟程當天,陳偉光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廣州、舊金山兩市工會2008年締結友好關系以 來,雙邊互動頻繁。當前世界經濟受“二次探底”威脅,加上國際對廣東富士康、本田勞工事件的關注,從6月初開始,舊金山總工會以“溝通兩地事務,交換勞工 權益的看法”為議題,多次向廣州市總工會相約,經上級協調,最終促成此行。
國外工會邀中國工會結盟
“美國工會一直想和我們結盟,搞市對市。”陳偉光稱,此次訪美,對方再次提出希望達成這一“實質成果”,“但我們認為還沒有到(結盟)這個程 度”。
陳偉光告訴記者,舊金山工會提出一個議題,是和廣東工會聯手,調整蘋果公司對中國的代工價格。蘋果是富士康最大品牌商,總部設在舊金山。當地工 會組織認定,深圳墜樓事件中,蘋果責任大于代工商,一直沒有停止施壓。
陳回顧,2008年訪洛杉磯時,當地港口工會亦鄭重提議,廣州南沙港至洛杉磯港口,已成為多家世界級航運商重要航線。兩港工會可以聯手,如果船 東對南沙港不好,洛杉磯方面可以采用抵制手段呼應,反之亦然,讓勞工“在世界海運離岸和到岸價中享有合理發言權”。
類似結盟建議,陳偉光并不是唯一遭遇者。廣東省工會副主席孔祥鴻告訴記者,諾基亞總部工會負責人曾專程來訪,期望和廣東工會達成合作協議,聯手 向諾基亞爭取權益,以“削弱跨國公司對全球的壓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廣州工會訪美,很重要的一站在華盛頓,拜訪美國最大工會團體“勞聯-產聯”(AFL-CIO)國際聯絡機構——國際勞動者團 結中心負責人布朗。勞聯-產聯是美國民主黨的“鐵票倉”,擁有1150萬會員,在11月份國會中期選舉到來之際,該組織向美國總統奧巴馬施壓,要求調查中 國的不公平競爭,是否和工人待遇過低有關。
陳偉光稱,他負有對布朗進行合理解釋的責任。按照布朗的說法,勞聯-產聯的施壓,對中國并非零和博弈,相反,這中間有更多的共同利益。陳也聲 稱,愿意“放下顧慮,深入了解”。
世界勞工運動的“中國環節”
“按照勞聯-產聯布朗先生的說法,中國已成為當今世界勞工運動的核心環節。”陳偉光稱,上次訪美和布朗有過深談,其部分觀點值得深入研究。
產業一線藍領工人,是各國工會組織的成員基礎。2009年末,中國工會會員2.26億人,近乎國際工會聯盟(ITUC)1.4億人的兩倍。
“中國工會的作為,決定世界勞工運動的方向。”布朗稱,中國作為世界廉價優質勞力的最大供應地,全球勞資關系能否平衡,取決于中國對國際資本的 策略選擇。
“布朗的觀點,代表了美國勞工組織‘反全球化’的一面,需要辯證分析。” 陳偉光稱,我們應該關注的是:各國工會應該采取什么措施來緩解這些困難,從而形成公平互利的合作局面。
我國代工企業在國際產業鏈條中的底端位置,孔祥鴻頗有體會。孔告訴記者,珠三角是全球成衣、玩具、鞋履制造中心,世界最大的品牌商均集中這里, 這些品牌雖然有國際社會責任認證制約,但這里人力和技術需求門檻低,供過于求,置換度很高,沒有廠商敢跟品牌商叫板,訂單轉二手、三手,香港大量中介服務 業就是靠訂單轉手賺錢,中間利潤分割非常驚人。
以富士康代工品牌——蘋果iPad為例,iPad多型號銷售均價700美元左右,生產成本平均為260美元,每臺 iPad純利在60%上下;富士康260美元出廠價中,純利14美元左右,5%的獲利率,在代工廠商和工人工資間,形成了殘酷的利益分割。
“中國代工,成了名副其實的冤大頭。”陳偉光稱,全球化格局下,中國以低工資生產低價產品,虧了一筆;出口遭遇反傾銷,又虧一筆,等于受到海外 的雙重剝削:一重剝削在上游勞工市場,另一重剝削在終端產品市場,而且輿論上,還背上“血汗工廠”名號。
資方包括生產商和品牌商
“跨國企業利潤鏈條,構成我國勞動工資集體協商的一個重要空間。”陳偉光以珠三角代工企業為例,勞資談判號稱兩方,但資方實際上有兩重,一個是 國內生產商,另一個是國際品牌商。很明顯,品牌商和生產商之間的利潤談判空間,遠遠大于代工企業和勞工的利潤空間。
陳偉光認為,合理的做法是,將國內生產商和勞動者聯合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體,和國外品牌商展開行業性談判,既扶植民族資本,又反制國外輿論抨 擊。這背后,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借用全球化企業社會責任對國際品牌商的制約。
政府的政策支持,可改變當前國際產業鏈條弱肉強食的純市場法則。陳偉光舉例,搞國際訴訟,中國資本要和勞工站在一起,支持工會的要約行動,形成 引導和管制。全球化企業社會責任的制約,則有賴于國際勞工組織的合作。比如富士康墜樓事件,經舊金山工會強力施壓,蘋果公司被迫主動往上游讓利,聲稱給富 士康工人每臺iPad產品補貼3.98-7.96美元。據早間公布數據顯示,富士康手握有610萬 臺的iPad組裝訂單,這筆錢如能真正落到員工頭上,相關勞資矛盾可獲得相當程度的緩解。
“國際工會主動服務,是有求于我。”孔祥鴻回顧,諾基亞總部工會尋求合作時告知,中國塊頭太大,由于存在低工資,各國工會對企業的施壓手段越來 越小。因此,中國工會如能協同作戰,國際資本也就失去騰挪余地,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勞工,也就有望合理介入資本分配。
“內中一種國際邏輯,就是勞工利益代言陣地的占領問題。”孔祥鴻提醒,目前全球化的最新態勢,是建立全球勞動規約機制,這種機制強調,當國家力 量、勞工組織力量無法達到工廠內部的時候,可以透過國際市場力量解決長久的勞工權益問題。這就需要黨領導下的工會,能有效完成對國內勞工市場的覆蓋,把好 自家大門。
孔祥鴻亦強調,中國工會還沒有強大到和國際資本全面博弈這一步,但方向沒錯,需要小范圍試行。
孔透露,廣東省總工會正籌備建立全省范圍的保險行業工會聯合會,將保險從業人員組合起來,與各種保險公司談判, 調整傭金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