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前,攜程網率先提供標準化在線旅游預訂服務,過了十年輕松掙錢的好日子。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新對手紛紛崛起,而攜程卻遲遲不見轉型、創新,老大的寶座變得岌岌可危。
2012年7月,攜程網啟動了其成立13年來首次大規模低價促銷。當月底,攜程網公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凈利潤為1.2億元,同比下滑55%。
攜程網是中國最大的在線旅游公司。從13年前成立開始,攜程網過了十年輕松掙錢的好日子,但卻沒能利用其獨大的地位,建立起自己的護城河。而現在,藝龍、去哪兒、芒果網等一眾競爭對手紛紛崛起,對攜程威脅日甚。
攜程希望通過價格戰打垮競爭對手,然后再回歸高價。但事實上,這種虛張聲勢的價格戰更像是一場各方心知肚明的營銷活動。其結果很可能是,誰也打不垮誰,而攜程則被拖入低價陷阱。
財報數據顯示,從2010年Q3開始,攜程的運營凈利潤連年下滑。在商業模式的創新上,攜程這幾年乏善可陳。12年前,其呼叫中心帶來的業務量占據了90%,目前依然高達50%。
攜程網負責市場和營銷的副總裁湯瀾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隨著攜程業務量增多,呼叫中心的人員也在增多,只是呼叫中心帶來的業務量在減少。
相比而言,競爭對手在團購和特價酒店等模式上做了很多嘗試,并取得了成功。
為何在過去十余年時間,曾經占據中國在線旅游市場五成以上份額的攜程網,卻沒有拿出任何創新之舉,聽任競爭對手坐大?而攜程目前這種市場優勢地位又能維持多久?
開啟標準化服務
就像國美的出現,終結了很多街邊電器店鋪一樣,攜程的出現取代了線下眾多小作坊式酒店和機票代理商的分散局面,進入了標準化服務的時代。
攜程旅行網在1999年10月28日正式上線時,和比它早誕生幾個月的藝龍網一樣,選擇的都是模仿美國在線旅游網站Expedia.com的模式。Expedia.com是全球最大的在線旅游網站,它的服務涵蓋了出游所需要的一切,包括機票、酒店預訂、租車等等。
在攜程和藝龍成立前十年,中國的酒店業飛速發展,形成了相對過剩的狀態。所以,這種情況下,他們更需要一個專業的中介機構來分銷。
攜程很快就簽了很多酒店合作伙伴,但是沒有什么人從網上訂房。因為那時候互聯網還不發達。而且,一合作攜程就得罪了酒店業。
桔子酒店創始人吳海,曾經在攜程和藝龍擔任過高管職務。他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說,此前有家酒店,自己賣460元,會以400元的價格給攜程,讓攜程只能賣460元,但攜程為了吸引客戶,以400元價格賣,酒店不干了,因為自己的價格體系被攜程擾亂了。
到了2000年,攜程收購一家酒店預訂公司,開始建立呼叫中心,走上了一條與Expedia.com不同的道路。Expedia.com在美國沒有呼叫中心,是純互聯網模式。
而吳海同年進入攜程后,最大的功勞是開啟了攜程的發卡業務。直到今天,攜程的發卡員依然活躍在機場、火車站和旅游景區等地方。藝龍也復制了發卡模式。
2002年,兩家公司各自收購了一個機票預訂領域的公司,紛紛發力機票預訂市場,并都取得了成功。
由于信息不對稱,很多人當時出差和旅行,都要找人幫忙預訂酒店和機票。所以,早年間,誰有一張攜程和藝龍的會員卡,轉手一賣都可以賺一些錢。而攜程在有了一定用戶基礎之后,開始采取高傭金的模式,酒店也樂意,因為攜程不再沖擊自己的價格體系。
2003年12月,攜程在美國成功上市。2004年7月,藝龍通過向Expedia出售30%股權的方式與其結成戰略合作伙伴,當年10月,藝龍成功在美國上市。
就像國美的出現,終結了很多街邊電器店鋪一樣,攜程的出現取代了線下眾多小作坊式酒店和機票代理商的分散時代,進入了標準化服務的時代。這是攜程得以做大的時代背景和市場基礎。
藝龍首席運營官謝震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說,那幾年,無論是攜程還是藝龍,都不愿意多簽約酒店,因為酒店簽多了,呼叫中心服務不過來。而且酒店太多,分到每個酒店的客人數量就少,客人數量少,藝龍和攜程就沒法拿到更多傭金。
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價格透明度的提高只是時間問題。而攜程仍停留在依賴于信息不對稱的原有路徑上,一點也未察覺新的競爭對手的逼近。
互聯網時代的角逐
藝龍網在2008年有87%的業務來自呼叫中心,現在超過70%的業務來自網上。而攜程遲遲未動。直到2012年,攜程才成立無線部門。
2005年,去哪兒網這個比價網站上線。酒店和機票代理,可以在去哪兒上展示自己的票源和價格,用戶每點擊一次,去哪兒就收取2-4毛錢。一般每賣出一張票,去哪兒能夠收到的點擊費用大概在20元上下。
攜程網副總裁湯瀾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說,那時攜程注意到了去哪兒,但沒有特別在意,因為去哪兒的模式在美國也能找到范本。
而攜程和藝龍的業務在2006年達到了頂峰。這一年,攜程主要創始人梁建章把CEO的位置讓給范敏,自己保留董事局主席的職位,跑到美國斯坦福大學去研究人口學。
也就在2006年,去哪兒獲得風險投資。
據去哪兒網副總裁戴政介紹,去哪兒平臺六成的收入來自機票。每天天上飛的大概有70萬張機票,其中10萬張左右來自去哪兒平臺。其實,去哪兒平臺上的機票,比攜程便宜不了多少,對于商務客或者出差的用戶來說,他們依然是選擇攜程,因為便捷、可以退改簽等。
但他們在選擇自助游的時候,就開始走向去哪兒平臺了。戴政說,目前去哪兒在星級酒店的業務沒有攜程多,但是在一些熱門旅游地區的客棧市場,去哪兒覆蓋的比攜程多,甚至一些客棧百分之百靠去哪兒活著。
而在去哪兒開始奪取攜程用戶的時候,攜程和藝龍在2008年遇到了困境。藝龍首席運營官謝震回憶說,2006年以前發卡的轉化率高達10%,到了2008年就只有百分之一,發卡越來越變成了一種騷擾。發100張,可能得到1個客戶,但得罪了潛在的20個客戶。
當時的藝龍跟攜程是高度同質化的。“當時我們覺得下一個浪潮是互聯網,國外機票的趨勢是直銷,基于這兩個判斷,我們做出了聚焦酒店業、轉型互聯網的決定。”謝震說。
2008年,藝龍砍掉所有的發卡渠道,就連一些機場等回報率還行的發卡渠道也砍掉。剛砍掉發卡渠道的時候,藝龍虧損嚴重,因為互聯網的渠道還沒取得投放效果。當時管理層內部爭議很大,但最終堅持下來,并從2010年開始,進入持續盈利期。
轉型后,機票業務只占據藝龍大概20%的業務,酒店業務超過70%。藝龍網在2008年有87%的業務來自呼叫中心,現在超過70%的業務來自網上。
而攜程遲遲未動。直到2012年,攜程才成立無線部門。此前互聯網主要的銷售模式如團購等,攜程也一直持排斥態度。
可怕的對手
百度和騰訊這兩個互聯網巨頭正在通過搜索和QQ,將巨大的流量導入到去哪兒和藝龍。
就在藝龍忙著轉型的時候,一些重量級的互聯網公司也開始殺入在線旅游市場。這是真正讓攜程感到緊張的因素。
淘寶旅行平臺在2008年底開始籌備,并于2010年5月正式上線。淘寶旅行負責人吹雪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淘寶巨大的流量,吸引了很多酒店過來開店。而一些航空公司也在淘寶旅行上開設了直營網店。
吹雪說,淘寶旅行C2C業務是免費的。B2C業務收取一定傭金,機票業務收取銷售額的1.5%作為傭金,旅游和酒店業務收取2%作為傭金。
“目前淘寶旅行是獨立核算的業務部門,但沒有獨立出來的時間表。去年已經做到了109億元的規模。其中目前C2C占交易額比重六成左右。”吹雪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而同時期的攜程,沒有任何大的戰略動作,只是在2010年給發卡員工配備了iPad,將發卡改成用iPad在機場和火車站爭取客戶,推廣線上注冊會員。
到了2011年5月,騰訊投資8440萬美元,收購藝龍16%的股權,成為藝龍第二大股東。一個月后,百度投資3.06億美元,成為去哪兒第一大股東。
雖然在酒店預訂市場,攜程網依然遙遙領先(來自易觀國際的數據是,2012年第二季度,攜程在酒店業務上的市場份額是41.8%,第二名藝龍只有13.2%),但是,對攜程最大的威脅是,百度和騰訊這兩個互聯網巨頭正在通過搜索和QQ,將巨大的流量導入到去哪兒和藝龍。
2012年7月份,攜程網開始高調發起一場價格戰。但顯然,攜程需要做的不僅僅是降價,而是在互聯網時代重建自己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