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制度自建立以來,正在不斷健全和完善,但很多人覺得,養老保險繳費越多越吃虧,認為繳費越少越劃算。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在養老保險的制度設計中,有一個原則叫“多繳多得”,繳得多,等退休拿到的養老金也會越多。以職工養老保險為例,退休的養老金有兩部分組成,分別是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其中,基礎養老金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而個人賬戶養老金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相應的計發月數。
也就是說,個人繳費年限和繳費額是兩個影響養老金高低的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個人繳費時間越長、繳費越多,養老金水平才能越高。試想一下,一個人每月繳納200元、只繳費15年,與每月繳納500元、連續繳費25年,兩種情況下退休后領取的養老金數額差距會很大。
當然,可能會有人說,我也知道多繳多得,但我沒有錢交養老保險,那怎么辦?對于這部分人,點米君覺得,既然自己沒有能力交社保,那么最好努力去找一份能解決社保問題的工作,有了工作也就了社保,也就有了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畢竟,養老保險本質上還是一種保險,體現的是互助共濟養老的精神,而不是社會福利,不能養懶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