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險資投資不動產政策放開后,保險資金也開始扎堆拿地了。在昨日北京CBD核心商務區6塊地的投標現場,記者看到不少保險公司的身影,有的是一家保險公司與非房地產企業組成聯合體,有的則是幾家保險公司聯手,而他們鎖定的目標就是原中服地塊分拆后的4宗(Z3、Z4、Z5、Z6)地塊,而且在報價中均顯示了險資的資金優勢。
記者在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看到,Z3地塊的規劃建筑面積為12萬平方米,招標底價為17.34億元,參與競標的4家單位中有兩家是保險機構。其中,泰康人壽與標準投資集團的聯合體報價最高,為31.2億元;陽光保險和陽光財險的聯合體報價次之,為25.4814億元。
Z4地塊的規劃建筑面積為14萬平方米,招標底價為20.23億元,參與競標的3家單位中仍是險資報價最高。生命人壽和聯通組成的聯合體報價高達35億元,高于民生銀行(600016)的29.96億元報價。Z5地塊的規劃建筑面積為12萬平方米,招標底價為17.34億元,參與競標的3家單位中,安邦財險、和平健康保險、標準投資集團組成的聯合體報價最高,為25.2億元。而Z6地塊的規劃建筑面積為19萬平方米,招標底價為27.455億元,參與競標的3家單位中最高報價為42.75億元,而安邦財險、生命人壽、安邦人壽、標準投資集團組成的聯合體以39.9億元的報價排在第二位。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險資開始扎堆拿地,一方面是對國內經濟前景長期看好,宏觀經濟調控措施得力,使得中國經濟一枝獨秀,而保險資金具有長期性,一般都是10—30年的資產。另一方面是認為現在時機不錯,調控政策使房價不再飆升并趨于穩定。此外,隨著保險公司業務規模的不斷壯大,保費增速加快,資金不斷增多,資金運用壓力比較嚴峻,同時,保險公司員工的不斷擴大,也帶來對自身物業辦公用房的需求。
一直以來,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比較狹窄,而9月5日保監會發布的《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暫行辦法》使險資投資不動產的大門終于敞開,制約保險業發展的投資瓶頸終于獲得重大突破。不過,保監會也同時提出險資投資不動產“三不準”,即不能投資商業住宅,不能直接參與房地產開發,不能投資設立房地產企業。
中服地塊如此備受關注,是因為該地塊被認為是“CBD最后一塊寶地”,在今年1月掛牌時就有業內人士預計中服地塊將超百億成北京新地王。但由于當時競買門檻高,要求競買人須為金融機構與房地產開發企業組成的聯合體,被業內質疑已內定遠洋地產。后因掛牌后無人報價而延遲競價,在“兩會”后又被北京國土局暫停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