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德國商會14日公布的《2013德國在華企業薪資調查報告》顯示,2014年德國在華企業薪資增幅將放緩。
中國德國商會(GCC)預計,在經濟放緩的大環境下,工資的漲幅也將處于溫和水平。參與調查的36個職位普遍都反映出了工資增幅放緩這一現象。2013年,德國在華企業預計平均工資增幅在8.2%,較2012年實際工資增長幅度降低了0.7個百分點。
調查顯示,藍領員工的工資增長幅度最大,白領員工的工資增幅則低于平均水平。盡管總體的工資增幅在放緩,仍有近三成參與調查的企業認為,工資漲幅高于生產力的增長幅度。中國德國商會認為,這將是德國企業未來在華面臨的首要難題。
近
年來,勞動力成本的提升、員工的雇傭以及如何留住員工始終是受訪企業人事部門所關注的主要問題。超過六成的德國在華企業有意擴大用工規模,然而如何找到合
格的員工將進一步成為的難題。勞動力市場上專業工人的稀缺以及勞動力技能的不匹配,持續困擾著企業。這是德國在華企業長期以來面臨的難題,并且這種現象將
持續到2014年。
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德國公司正通過提高生產率來維持利潤的增長,優化內部流程以及更好地培訓現有員工被視為解決勞動力問題的主要驅動力。
報告顯示,較全國平均水平,北京、上海兩地德國企業的薪資最高。相比之下,華南地區企業的薪資水平持續保持在低位。一線城市的企業薪資水平比二、三線城市的平均高出40%。企業的規模,特別是其所處行業是造成地區差異的原因。
在受訪的機械裝備制造、汽車、電子、咨詢與塑料及金屬加工五大類企業中,汽車行業的員工收入水平最高。機械制造行業員工的薪資接近中等水平,而塑料及金屬加工和電子行業員工的薪資則低于平均水平,制造型企業比非制造型企業的薪資水平要低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