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有銀行成為銀保產品的主要投放區,而日益泛濫的銀保產品表現的卻是良莠不齊,有些還故意將自己與銀行產品相混淆,以達到一定的欺騙目的。其實,只要明辨了以下幾點,就能保證您再也不被“忽悠”。
期限、起點不同 一般銀行理財產品的期限比較短,少則幾天多則一兩年;而銀保產品的期限較長,少則三年,多則幾十年。同時,銀行理財產品起點較高,一般為5萬元;銀保產品起點較低,幾千或一兩萬元即可購買。投資者一旦遇到期限較長、起點低于5萬元,一般可以認定是保險產品。
繳費期限不同 所有銀行理財產品都是一次交清;而銀保產品有的需要躉交(一次性交清),有的則需分期繳費。
購買年齡不同 所有銀行理財產品均沒有投資人的年齡限制;而銀保產品有投保人年齡的限制,一般不超過60周歲。
收益構成不同 銀保產品一般分為固定收益加上分紅收益,凡是提到分紅類的理財產品,多是銀保類產品。如果銷售人員提及購買理財產品還附贈“保險”之類的話,則該產品必是保險產品。
銷售人員不同 負責理財產品的銀行經理佩戴有銀行上崗證或工作牌;而銷售銀保產品的絕大多數為保險人員,佩戴印有其保險公司的胸牌,保險人員出售的產品一定是銀保產品,但也不排除有銀行員工參與銷售。
銷售主體不同 銀行產品的銷售合同上,是以銀行作為銷售主體的,所蓋公章是銀行的;而在銀保產品的銷售合同上,出現的都是保險公司的名稱,所蓋的公章也是保險公司的。
還要提醒大家的是,銀保產品一般都會有十天的猶豫期,從收到保單正式文本簽字起十天內稱“猶豫期”;如果想退保,在“猶豫期”內,投保人可以無條件申請解除合同,并取回已繳納的全額保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