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還能再創改革開放之初“孔雀東南飛”的人才聚集熱潮嗎?
“我們對此非常有信心。”深圳市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下稱“前海”)管理局人力資源處處長李鋒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肯定地說,“依托前海,深圳一定會形成新一輪的人才聚集。”
與改革開放之初不同的是,前海新一輪的人才聚集更加瞄準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稅收優惠是前海向這些人才拋出的橄欖枝中的一枝。
根據2013年年初出臺的《前海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個稅補貼暫行辦法》(下稱《補貼暫行辦法》),在前海工作、符合前海優惠類產業方向的境外高 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在前海繳納的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已納稅額超過工資薪金應納稅所得額的15%部分,由深圳市政府給予財政補貼,且上述財政補貼免征個 人所得稅。同時,認定名額原則上不設上限。
但哪些人才屬于享受稅收優惠的范疇呢?8月13日,《前海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認定暫行辦法實施細則(試行)》(下稱《實施細則》)正式出臺,明確了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的認定標準。
具體認定標準
根據《實施細則》,前海管理局負責前海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的認定工作。
前海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需要滿足的基本資格條件包括,具有外國國籍人士,或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居民,或取得國外長期居留權的海外華僑和歸國留 學人才;在前海創業或在前海登記注冊的企業和相關機構工作,并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同時,創辦或服務的企業和相關機構屬于前海重點發展的金融、現代物流、 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和其他專業服務產業領域。
同時,為了避免一些惡意逃稅行為,真正惠及在前海工作的人才,認定標準還要求申請人在所在單位連續工作滿1年,申請年度在前海實際工作時間不少于6個月。
在此基礎上,前海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具體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經國家、省級政府、深圳市認定的海外高層次人才;二是在前海注冊并按照《深圳市鼓勵總部企業發展暫行辦法》(深府【2012】104號)認定的 總部企業、世界五百強企業及其分支機構的管理或技術類人才;三是在前海注冊的其他企業的中層及以上管理或同等層次技術類人才;四是擁有國際認可執業資格或 國內急需的發明專利的人才。
李鋒說,為了與國際接軌,精算師、理財師、金融分析師等都可以列入優惠政策。除了這四條外,一些特殊技能的人才,比如珠寶設計師,雖然沒有很高的學歷,但也滿足前海產業發展需求,這類人才也可被列入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之列。
基于一些特殊情況,《實施細則》規定,前海區內將形成諸多新的業態和新的崗位,為鼓勵創新、鼓勵在產業發展上先行先試,對于個別未能達到上述具體要 求但確屬前海發展緊缺的境外人才,若能夠提供相應技術資歷、專業能力或工作成就的證明也可進行申報,具體審核結果由前海管理局會同深圳市有關行業主管部門 和行業協會共同認定。
參照香港15%個稅稅率補貼
實施細則出臺后,前海人才優惠就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今年8月~9月,前海管理局會聯合地稅和財政進行申報模擬,2014年1月1日至1月31日正式開始申報。
擬申請人可通過所在單位向前海管理局申報,經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公安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地稅局、知識產權局、金融辦、深圳國稅局等單位審 核,且公示無異議后,由前海管理局出具認定意見,報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由深圳市財政委根據認定意見發放個人所得稅財政補貼。同時,前海管理局僅 接受以公司或機構為單位的個人所得稅財政補貼申請,不接受個人申請。
在申報造假方面,由前海管理局將提供虛假材料的申報人及其所在單位的有關情況,分別提交深圳市個人信用征信機構和企業信用信息中心,并取消該申報人3年內申請財政補貼的資格。
細算一下,這樣的補貼額度對于境外高端和緊缺人才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數目。
舉例來說,平均月薪10萬元,全年一次性獎金100萬元的人才,正常納稅金額約為81萬元,工資薪金應納稅所得額的15%約為33萬元,兩者相差的48萬元就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進行返還。
為何將稅率定在15%?深圳市財政委預算處處長陳思奇表示,制定稅率差額標準時進行了調研,境外各國個稅稅率不同,香港在15%,澳門在12%,考 慮到前海是深港合作示范區,吸引的境外人才也多來自香港的人才,所以參照了香港15%的稅率來進行補貼,有利于促進人才在香港和內地之間流動。
目前,前海和橫琴是國內率先針對境外人才稅收優惠按照15%稅率進行補貼的區域,但兩個區域稅收優惠針對的群體有所不同。
前海管理局副局長何子軍表示,橫琴稅收優惠的特點是,港澳居民在橫琴可按照香港和內地稅率差額進行補貼,前海則針對境外高端緊缺人才,包括了港澳臺居民,也包括了具有國外永久居留權的歸國人員。
是否會增加深圳財政壓力?
境外高端緊缺人才的稅收優惠,意在打造“類香港”的稅收環境,有利于降低境外公司在前海的運營成本,促進更多現代服務業企業在前海聚集。
一家在前海注冊的境外公司工作人員曾對本報說,如果沒有針對人才的稅收優惠,在前海交的稅比在香港高很多,即使公司在前海注冊,高管也不愿到前海工作。
前海管理局數據顯示,截至7月19日,前海已吸引1144家企業進駐,注冊金額1400億元,境外企業21%左右,其中,港資企業101家,注冊資 本156億元。此前,前海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稱,前海立足于深港合作,希望港資、外資和內資各占三分之一,人才優惠的實施細則出臺或對港資以及境外企業吸 引起到一定推動作用。
李鋒說,經過對現有注冊企業的摸底調查,前海境外人才占0.76%,和國際發達城市差距相當大,按照計劃,2015年,國際化人才要達到10%左右,現在看來任重而道遠。
但本報記者發現,按照我國現行的中央和地方的財稅收入分成模式,前海推出的先征收后補貼的政策,或許會給深圳的財政帶來一定的壓力。
深圳市需要將60%的個稅收入上繳至國庫,只留成40%,如果前海對上一年人才稅收進行返還,深圳市政府財政需要來承擔上繳部分的返還,前海進駐的人才越多,財政補貼的額度也將越大。
深圳財政每年將拿出多少錢用于前海境外高端緊缺人才的稅收補貼?深圳市財政委相關工作人員對本報說,目前很難估算財政將具體拿出多少錢,需要補貼實施一年后再進行測算,并進行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