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經濟增速下滑壓力較大,財稅政策或將成為支持中國經濟穩增長的重要力量。從2013年8月1日起,一批財稅新政開始實施。這些以減稅清費為主的內生性積極財政政策,無疑將推動經濟結構調整。
“營改增”雙擴圍:
用結構性減稅推動經濟轉型
今日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將在全國范圍內推開。據測算,本輪試點擴容后,全年將直接為納稅人減稅1200億元。
除了部分行業試點推向全國,還有一大亮點是在現代服務業中新增廣播影視服務類企業。業內人士指出,廣播影視服務納入營改增試點后,企業新購進固定資 產的稅額可以抵扣,從而鼓勵企業積極推動地面數字電視網絡技術、直播衛星技術等新傳輸技術應用,帶動數字音頻廣播、3D電影電視、智能終端、IMAX等新 業態不斷涌現,進而促進整個服務業加快發展。
“雖然目前‘營改增’對于財政來說是‘減稅行動’,但從長遠來看,以財政減收換取企業發展,換取產業結構優化,換取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這就等于 把未來的‘蛋糕’做大、做優。”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表示,營改增如今已成為政府加強宏觀調控、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手段。
“小微”減免稅政策:
激勵創業促進就業
從今年8月1日起,對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小微企業,將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
“出臺減稅政策,意味著國家更重視發揮減稅政策對促進經濟建設的積極作用,將對小微企業發展產生非常好的實際效果。”國務院參事、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表示,這只是政府對小微企業實質幫助的開始,今后還將出臺新的舉措,并且有望長期執行。
據財政部粗略測算,這一政策實施之后,600萬戶小微企業年減稅近300億元,按照從今年8月1日起執行新政計算,今年將減稅約120億元。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微博)分析稱,新政通過扶持超過600萬戶的小微企業,能直接關系幾千萬人的就業和收入。反過來,更穩定的就業形勢使社會更加和諧,也能促進經濟的運行。
33項行政收費項目取消:
簡政放權激活市場
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決定自2013年8月1日起,取消和免征企業年度檢驗費等33項行政事業性收費。
企業年檢費等收費項目因與企業運行和居民生活密切相關,其取消備受社會關注。
有專家測算,根據工商總局發布的《2012年全國市場主體發展總體情況》,截至2012年底,全國實有企業1366.6萬戶。如果按照此數據計算,全國企業每年將會省去6.8億元左右的企業年檢費用。
賽迪研究院副院長張春生建議,要從源頭上避免稅費問題的“隱形”與“變形”,探索中小企業減稅減費政策績效評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