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早晨,寒氣逼人,年輕的畢業生拿著簡歷,在體育館門口,排起了長龍,尋求自己的機會。1∶4!前幾天,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為該校3600多名畢業生提供了15000崗位。找份工作似乎沒那么難,但很多95后感慨:“找自己中意的工作還真不容易。”
95后擇業:七八千的高薪可以不要 找到滿意的工作再說
大二學生設攤招學長
尋找有創業想法的人
在招聘會現場,有一家叫“蕭然數碼”公司的招聘攤位,坐鎮的老板是兩位年輕人,都是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大二學生,一位叫黃輝,一位叫金超宇。此次,他們招聘的崗位分別是美工、客服、運營、推廣,各招5人。人數似乎不少,招聘要求也不低。“也許我們的薪水不是最高的,但我們要找志同道合的人,想創業的人。”黃輝揚了揚手中的幾份簡歷說。
說起創業,可以追溯到高二暑假。當時,黃輝就在淘寶開了一家網店,當起了店小二,賣起了茶葉、香榧。他每天要到農戶家里收貨,再到淘寶上賣掉,賺其中的差價。不過,創業之路剛起步就戛然而止。媽媽堅決反對,甚至砸了他的筆記本。“沒辦法,只能聽媽媽的,乖乖參加高考。”黃輝說,大一時,黃輝走向電商這條道路,組建了一個團隊,今年三月小團隊開始發展,在老師的帶領下,入駐學校的創業園。現在,他們從事線下批發零售,同時經營5家淘寶店和1家實體店。上個月,他們正式注冊hr369.com成立一家公司。
“月銷售額是15萬-20萬元,月利潤是4萬元左右。”黃輝說,公司有八九名員工,都是在校生,因為創業,大家抱團走在一起。至于,生活費、學費,再也不用問父母要。黃輝的夢想是“馬云第二”,他制訂了一個五年計劃,在校兩年內,他選擇的是經營與學習,提高自身經營管理能力;畢業后的三年,是尋找合適的店鋪注冊自己的商標,在淘寶、天貓等購物網站上賣自己的產品。
七八千的高薪也不要
找到滿意的工作再說
“畢業了,如果找到合適的,就去工作;找不到滿意的,我也不著急。”這是眼下不少學生的心理。大三學生元元就是其中一員。她將簡歷投給了一家大企業,在面試后,用人單位人事主管為難地說,會計崗位已經滿額了,建議元元轉做收營員。原來這家企業開了一家新的專賣店,需要一名熟練財務的收營員,月薪是七八千元,還有其他補貼。元元在猶豫片刻后,還是非常果斷地拒絕了人事主管的好意。“薪水并不重要,我喜歡與專業相關的崗位,會計專業讀了3年,我還是希望能學以致用。”元元說,她的選擇得到了父母的支持。
在招聘會現場轉了幾圈,記者發現,今年,招聘崗位的需求小幅增加,起薪有所提高。多數企業給出的畢業生起薪在3000元以上。部分用人單位甚至開出了誘人的條件,比如“升職”、“人才培養”等長線“優惠政策”。
“大專生上手快,公司招進來,基本不用長期培訓,立馬就能用得上;另外,這些學生心理期望值比較合理,不會整天想著跳槽,對企業來說,可以避免人才流失。”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辦公室主任嵇新浩說,招聘企業很喜歡高職學生,今年特別明顯,開出的起薪標準比往年高,不少企業開出的底薪是4000元了。不過,畢業生對崗位的選擇也比較慎重,除了考慮薪水,還兼顧個人的喜好與發展。“現在的學生越來越有自己的主見了。”
“就業不急”的復雜心態
新聞背景
《瞭望》新聞周刊曾做過專題報道,在采訪中發現,新一代大學生與70后、80后的就業心態出現差異——由于90后畢業生生活壓力小,即使感受到就業壓力,也抱著有父母養、“就業不急”的復雜心態;他們中的很多人創新意識強、價值觀多元,但由于缺乏職業夢想,擇業時普遍感到迷茫無措。這種的心態,與90后獨生子女家庭的“保護”有關。80后的父母大多為50年代出生人群,這部分父母集體主義強,習慣于“艱苦奮斗”。而90后父母多為60年代生人,他們享受過改革開放以來的各種經濟紅利,生活水平得到跨越式提高,這讓90后畢業生往往沒有生活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