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又一個季度巨大的業務收入,今年,亞馬遜在年銷售額目標上,正一步一步地超越Target公司。一旦實現超越Target,那么在零售業霸主的寶座上,就只有沃爾瑪站在亞馬遜的前面了。
但是,亞馬遜公司財報會議結束之后,我們發現,這 又是另一個典型的季度,在亞馬遜公司巨大的銷售數據之下,雖然他們出現了虧損,但是公司的股價仍然飆升,并創造了新高。筆者意識到,也許自己并沒有正確的 理解那些財務數字。如果簡單地用收入去比較亞馬遜公司和其他零售競爭巨頭,顯然并不能完全說明問題。沃爾瑪和Target公司絕大部分業務都在美國本土,而筆者發現,亞馬遜公司真正的影響力則體現在海外市場。
因此可以說,在所有美國最大的幾家零售商里,也許只有亞馬遜公司能被稱作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企業。
在2013年Target公司將其業務擴展到加拿大之前,他們都還是一家純粹的美國本土企業。這意味著,Target公司將近720億美元的銷售額均來自美國本土。相比較而言,亞馬遜公司2012年的銷售額中只有一半多一點來自美國(611億美元的總銷售額中有344億來自美國本土)。去年,美國幾大零售商按照本土的銷售額進行了一次排名,亞馬遜甚至沒有躋身前十。
美國人也許會因為亞馬遜在本地銷售表現不佳,就認為它是一家不是很強的企業。為什么亞馬遜不能在自己的老家創造佳績呢?不過,這個問題顯然不是投資人所關心的,理由就是:在全球化經濟中,亞馬遜在全世界范圍內的銷售能力是他們獨一無二的實力標志。
我們先來看看沃爾瑪公司,如人所料,他們還是擊敗了其他所有競爭對手,去年沃爾瑪的銷售額高達4680億美元,其中超過70%的銷售額來自美國本土。盡管這家零售巨頭表示今年會在中國開設更多店面,但是隨著中國國內電子商務的日益普及加之瞬息萬變的零售市場,沃爾瑪的霸主地位很有可能會被撼動。
與此同時,在印度,沃爾瑪無限期地推遲了原本開設百家超級市場的計劃,其原因,則是由于當地的地方保護主義供應鏈法規,印度要求很大比例的商品必須從本地企業中購買。
但是亞馬遜卻在印度快速增長。在昨天該公司的財報會議上,亞馬遜公司首席財務官Tom Szkutak表示,亞馬遜為印度本土企業提供了一個平臺,讓他們可以使用亞馬遜的“Fulfillment by Amazon(用戶在亞馬遜買東西時,雖然賣家不是亞馬遜,但會由亞馬遜完成運送)”服務銷售自己的產品。換句話說,亞馬遜這是在專門幫助印度企業銷售本土產品。雖然Szkutak在電話會議中說到,印度缺乏先進的電子商務基礎設施,但是在字里行間里可以體會出來,亞馬遜公司非常愿意幫助印度完成相關基礎設施建設。
“在印度,我們目前是處于一種投資模式,”Szkutak說道,“這是一個長期性的機遇,但是也是一個令人激動不已的機遇。”亞馬遜在印度的擴張,是采用了一種第三方銷售運營的方式,雖然作為一個零售帝國,亞馬遜也會對本地商戶構成威脅,但這種方式卻很好地消除本地商戶對他們的恐懼。
此外,亞馬遜公司針對基礎設施的做法,也是他們能撬開國際市場的一個原因。亞馬遜在美國,采用的是一種不計利潤、瘋狂構建倉庫的方式,顯示出他們會為其業務運營構建軌道。特別是在那些物流還不是很發達的國家,亞馬遜愿意為所有本土企業把道路鋪好。
而亞馬遜公司在海外市場的靈活性,則是讓投資人喜歡他們的另一個原因。在過去的九月時間里,亞馬遜的海外銷售額已經增長了29%,這一切都是依靠他們多元化的優勢。我們不妨試想一下,有哪家賣書,賣衣服,賣電器的零售商能和美國中央情報局簽署6億美元的云計算合同?又有哪家零售商能在視頻流媒體服務上成為Netflix公司的競爭對手?不僅如此,你甚至找不出一家零售公司在硬件領域可以和蘋果競爭。至少,到目前為止,華爾街仍然愿意陪著亞馬遜湊湊熱鬧。
企業的未來勢必是全球化的,而亞馬遜就是企業未來的代表。可能現在他們還沒有賺錢,但是他們的首席執行官Jeff Bezos相信,他正在構建一個能盈利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