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0日,上海浦東國際會議中心,交通銀行行長牛錫明和阿里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先后在碩大的電子顯示屏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這已經是馬云在一個月內第二次跟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4月20日,在北京朝陽門北大街的中信銀行總部,馬云跟中信集團董事長常振明剛剛簽署了阿里巴巴和中信銀行的戰略合作協議。
業內人士認為,從過去十多年特別是最近幾年支付領域的發展來看,銀行負責基礎服務,第三方支付公司則圍繞用戶需求在銀行的基礎服務之上展開創新,這已經是建設一套完善的支付體系的基本路徑。“整個過程分工明確,互利共贏。”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金融系教授賀強介紹,目前,國外電子支付服務產業的發展已經較為成熟。例如,美國電子支付服務產業已經占據產業鏈的半壁江山,電子支付服務產業的總產值是所有銀行存貸差收入的兩倍。產業內部的細致分工支撐起了數十個十億美元、百億美元規模的大企業,如Visa和MasterCard、西聯匯款、收單的First Data等等。在新興的網上支付領域,PayPal也已經在全球網上支付市場占據領先地位。
為此,賀強認為,中國也應該出臺支持電子支付服務產業發展的具體政策,特別是電子支付服務龍頭企業的發展。
金融機構人士說,第三方電子支付產業的發展有利于提高資金流轉效率和增加資金清算量,電子支付方式的普及,不僅使各種支付交易突破時空限制,增強了資金的流動性和資金的應用能力,而且也進一步提升了支付清算組織所在地的貨幣清算量。同時,有利于金融服務業和電子商務的發展,在第三方支付公司出現前,支付問題是電子商務企業面臨的主要瓶頸之一,電子支付平臺降低了電子商務的成本,為引導傳統行業開展電子商務創造了條件,也有助于實現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
“隨著央行支付牌照的發放,中國金融產業從線下到線上的系統性創新破繭而出。這將會對未來更長一段時間內的中國金融體制改革和創新創造更多可能。”上述人士表示。新報記者 張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