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銷售崗位“不受歡迎” 應聘者找工作不“對口”
在招聘會現場,可以發現,幾乎每家企業都設有銷售崗位。對于銷售員,基本上沒有特殊的招聘要求,也沒有太多的專業限制。
一家公司的招聘人員王先生表示,銷售員是非常鍛煉人的崗位,且薪酬高于其他崗位,根據業績提成。盡管如此,對于銷售員的工作,很多大學生都不買 賬。“我覺得做銷售工作太幸苦,尤其是對我們女孩子來說,畢竟讀了3年大學,還是希望找一個更好的職位”青海民族大學市場營銷專業專科生李燕飛說。
在現場,幾乎每個學生手里都拿著此前已精心挑選好的企業名單,有些學生進場后直奔與自己專業相關的企業展臺前進行咨詢,有些學生路過每一個展 臺,都會停下來咨詢,有些甚至對與本專業相差甚遠的職位也充滿興趣。大四學生唐玉蘭說:“我的專業是英語,找對口工作不容易,所以還是多觀望一下,給自己 多點選擇。”
改變就業觀念 擇業前認清自己 找準定位
“今天前來應聘的很多大學生對自己沒有一個定位,還不愿意去比較偏遠的地區就業。原因就是他們對自身認識不清、擇業觀念不明晰、定位不準確。”一家礦冶煤化集團有限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部長王軍說。
王軍說,他們在這幾年的大學生招聘中發現,這種情況一直存在,這表明大學生在就業心態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有些學生對自己的能力不了解,不少 大學生對自己工作的期望都比較高,多數人都不愿意到企業從基層崗位做起,他們認為,自己讀了三四年大學,畢竟是受過高等教育,畢業后還要到企業一線崗位工 作,太大材小用。
青海民族大學招生就業處處長董戰明,他認為,這種現象確實存在,主要原因是90后所處時代背景和觀念造成的。因此,在擇業時,他們采取回避態度,而更傾向于待遇好、環境好、輕松不累的工作。
董戰明表示,當前乃至整個“十二五”時期,在就業總量壓力持續加大的同時,就業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很多大學生覺得服務、銷 售類的崗位比較低端化,這是大學生就業觀念的問題,這需要學校在教學中進行就業指導,改變就業觀念,提前讓他們做好進入社會的準備。
“我們在逐步對大學生的就業觀進行引導,并專門開設關于大學生職業生涯和就業指導方面的課程,讓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定位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準確的定位,以利于其今后的就業和工作。”董戰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