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國際油價大跌讓國內油價下調預期繼續增強。截至11月5日,受國際油價大跌的影響,北京、上海兩地共有501家加油站降價促銷,占當地加油站數量的20%以上。
此外,據北方網報道,在油價下調預期強烈的情況下,終端消費者等待降價的心態明顯,加油站交易冷清不少,在上下班高峰時段的排隊情況也有所減少。
“最近一周,本市大部分加油站的日加油量都有兩成左右的縮水。”天津本市某加油站負責人表示,尤其這兩天調價預期強烈,很少有車主排隊等待加油,大 部分加油站內都冷冷清清,車主都是期盼著油價下調,單次加油的升數也越來越少,“大家都怕剛加完油油價就下調了,所以是常常加油,但每次加得都不多,有的 車主每次只加幾十元。”該負責人表示。
受投資者對美國和歐洲經濟前景的擔憂壓迫,7日國際油價大跌,紐約市場12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下跌4.27美元,收于每桶84.44美元,跌幅為4.81%。
觀點:國際油價大跌的美國因素
國際油價大跌讓人看不明白。其實,打蛇要打七寸,分析問題要把握關鍵。國際油價大跌跌原因一定只會在美國身上找,而決不能向美國之外的地方找原因。美國作
為原油的最大消耗國,同時又是掌握了國際油價定價權的國家,其他地方的供需雖會對油價有影響,但畢竟這種影響有限。也即一句話,國際油價大跌,美國是主
因,油價還是由美國人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