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邸樹軍接受記者專訪時稱,社保是民生之福。本市不斷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確保各項社會保險待遇按時足額發放,為廣大人民群眾構筑起一道“老有所養”的社會保障“安全網”。
城鄉養老保障制度基本實現全覆蓋
邸樹軍介紹,本市建立了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障、城鎮無社會保障老年居民養老保障、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將城市規劃區內的鎮改街企業職工、小城鎮戶籍人員等納入基本養老保險體系。本市今年全面啟動了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工作,全市201萬農民全部納入新農保體系,48萬60周歲以上農村居民按月領取60元基礎養老金。
同時,本市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待遇水平不斷提高,連續6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全市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由2005年末的每月772元提高到如今的每月1567元,增長103%,居全省第一位。
60周歲以下農村居民參保繳費將啟動
今年4月1日起,大連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業務正式啟動運行。邸樹軍稱,實施新農保制度,政府的支出是兩筆賬,財政將投入3.5億元。
記者:16到59周歲的農業人口如何參保繳費?
邸樹軍:本市新農保制度實行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相結合計發養老待遇,政府對基礎養老金全額補貼。實行多繳多得,長繳長得。居民繳費時間越長,政府補貼越多;選擇繳費檔次越高,個人養老金發放標準也就越高。基礎養老金標準為每人每月60元。繳費年限累計超過15年的,每超1年,基礎養老金增加5%(基礎養老金標準為每人每月60元)。
本市新農保工作的推進目標是到2012年底前,實現全員參保。目前,相關部門正在加緊推進各項基礎性工作,16至59周歲的農村居民參保繳費工作即將啟動。
新農保投入3.5億
2.9億
第一筆賬是60周歲及以上老人的基礎養老金賬。根據政策規定,實施新農保時達到 60周歲及以上的人員不繳費,按月享受基礎養老保險待遇。按照60周歲及以上老人48萬人每人每月60元計算,市縣兩級每年財政將投入2.9億元。
6千萬
第二筆是政府對參保人員繳費補貼的賬。市縣兩級財政對參保人繳費給予每人每年30-50元補貼,全市16至59周歲農業人口數為153萬人,按平均40元計算,兩級財政每年須再投入6千萬元。這些都為全市農村居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政府對農村未滿60周歲參保人繳費補貼標準:
100元補30元;200元補貼35元;300元補貼40元;400元補貼45元;500元補貼50元。
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實施辦法將出臺
記者:社會保障關系到群眾的切身利益,《社會保險法》已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大連在貫徹《社會保險法》方面有什么打算?
邸樹軍:今后,本市將認真貫徹落實《社會保險法》,加快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努力做到應保盡保。整合社會保障行政管理職能,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水平適度、持續穩定的社會保障網。
本市將全面啟動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工作。在進一步做好城鎮無保障老年居民養老保障的基礎上,出臺本市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工作實施辦法,將30余萬名城鎮居民納入養老保障范圍,實現本市基本養老保險全覆蓋。這項惠民政策將年滿16周歲(不含在校學生)、不符合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條件的城鎮非從業居民納入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范圍,并為6月30日前年滿60周歲的城鎮居民,從7月1日起發放基礎養老金。大連市將有30余萬名城鎮居民受益于此項政策,其中有近10萬名60周歲以上的老年居民可不繳費而直接按月領取基礎養老金。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將使大連市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
同時,本市繼續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重點促進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城鎮居民等群體參加城鎮職工或居民社會保險,讓更多的人享有社會保障。加強社會保險費征繳,努力做到應收盡收。到“十二五”期末,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9%,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9%,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5%以上。
新聞背景
截至2010年底,大連市戶籍人口中,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達105.7萬,占人口總數18.03%.預計“十二五”末期,60周歲以上老年人將達到135.7萬人。養老問題已成為社會熱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