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仍在“等”和“靠”
談起高校畢業生就業難,蘭大學生處處長石兆俊提出,學生方面仍存在“等、靠”的思想,很少主動走出去找工作,而是等待學校發布招聘信息,等待用人單位來招聘,甘肅地處西北,經濟發展程度不高,省內的就業崗位、前來招聘的用人單位,跟東部地區相比都處于劣勢,這也不利于學生就業。
學科結構模式不合理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就業與學科結構和培養模式的不盡合理也給高校畢業生就業產生難度。如經濟、金融、市場營銷等專業的畢業生找工作要么頗為吃力,要么就只有改行。另外,一些工科學校升格成綜合類大學,設立了不少文科專業,而到了畢業時,社會對這些學校畢業的文科生認同率不高,這造成了很多優秀大學生就業難。
學生傾向“穩定”的崗位
石處長提出,大學生對“村官”、“選調生”、“西部計劃”等就業機會還存在認識上的不足,國家在政策上扶持西部地區,但是出現了有崗報名不足的現象。加之,學生受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更傾向于那些有編制的事業單位或者穩定的大型國企,同時創業意識淡薄,因此,在求職中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
“經驗準入”門檻過高
目前,高校畢業生常常會陷入“一畢業,即待業”的窘境,找工作時“經驗準入”門檻過高,是造成這種情況的一個原因。許多企業因為“前來應聘的學生,剛開始工作根本沒法上手”而專門為新手舉辦的職業培訓,又增加了企業的成本支出。因此,動輒要求求職者具有幾年的工作經驗,而許多應屆學生往往就因為缺少實際工作經驗而難以落實工作。
大學擴招供求關系變化
石兆俊處長認為,大學擴招也是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以蘭大為例,2009年畢業生為6000多人,2010年畢業生增加到7000人,學生數量的增加直接改變了勞動力市場的供求關系。一方面,新的勞動力涌入市場,另一方面,就業崗位的增長卻較緩慢,客觀上引發了一部分大學生就業難。
缺乏交往技巧現象突出
高校畢業生個性太強,鍛煉不夠,交往面窄,缺乏一定的交往技巧現象也較為突出。而招聘單位希望學生的專業要對口,學業要優秀,綜合素質要高,這些就要求學生在平時要注意積累。招聘方可能是用5分鐘的時間作出對一個人20年的評價,所以要把自己最好、最真誠的一面運用一定的技巧展現出來,讓自己脫穎而出。
許多從事大學生就業指導的老師認為,大學生找工作“一步到位”和“一味求穩”的心態需要調整,就業應合理定位、不盲目攀高、適當降低期望值,不要老盯著黨政機關和高薪企業,而是可以先找一個合適的崗位,打好基礎,再尋找新的發展機會。西北師范大學從事多年學生工作的孫老師說,畢業生希望高薪、穩定是可以理解的,但工作能否穩定不是由工作單位的性質決定的,而是由求職者的工作能力決定的,希望大學生都能認識到這一點。
學校方面,各校也應需要加強對學生就業、創業的引導。孫老師認為,目前,蘭州多數高校對學生就業、創業方面的引導還處于“零摸索、初摸索”的階段,沒有經驗可借鑒,沒有系統化的方法可實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協調專業結構與市場供應
“提高大學生就業水平,積極調整專業結構和課程設置至關重要。”孫老師說。把大學生的專業結構與市場供應之間協調起來。同時,應對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對人才需求進行預測,在此基礎上,制訂高等學校自身的專業設計與調整長期規劃。
孫老師認為,也可通過畢業指導工作,轉變大學生自身就業觀念,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目前,有一部分學生想要做體面的、社會地位高的工作,就業似乎不是為了自己的實際需要,而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因此,就業指導老師要幫助學生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努力糾正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因為“面子”而失去就業機會的問題。同時,就業指導教師也可指導學生寫履歷表和求職信,教給學生如何自薦、面試等求職技巧,還要引導大學生進行自我適應性評價、未來職業設計、角色轉換、自我啟發和自我成長等,讓學生從戰略的高度看待就業、解決就業問題。
在前不久蘭大舉行的2010屆秋季“雙選會”上,248家省內外用人單位攜萬余崗位齊聚該校招賢納士,創下了蘭大歷屆“雙選會”用人單位數量之最。崗位數量和求職者人數對等的“雙選會”在蘭大近年來還是第一次。據蘭州大學學生處處長石兆俊介紹,當日參會的248家參會單位的層次、數量、類型較往年都有較大的提升。為了更好地服務供需雙方,學校還在“雙選會”期間舉行了30多場“專場”供需見面會。由此可以看出,高校已采取多種方式來解決畢業生就業難的狀況。
解決方式中,蘭大還在學校日常教學中,通過課程、講座、網絡與其他一些途徑提高學生的社會能力。讓學生多與人交往和社會接觸。“從我們學校執行情況來看,這幾年對學生就業方面的投入,無論是人員還是經費,都比過去有了明顯增長,這對于我們更深入開展工作、嘗試更多的就業模式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職業生涯發展和就業教育與指導;就業市場的分析、維護和開拓;就業工作信息化等日常工作。從入校后的第一堂面向全體同學開設的職業生涯規劃課到‘就業實習模式’的研討運作,以及本科畢業后檔案轉換和崗位落實等日常工作,我們這個就業工作體系基本上都涵蓋了。”石兆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