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招聘網站的發展一定會朝著三個趨勢邁進:第一是專業化趨勢,第二是社交化趨勢,第三是移動終端趨勢,如果不向這三個趨勢邁進,就會被淘汰掉。”一覽英才網副總裁冷明如是說。
與到網絡招聘中來,中國電信開通了上線視頻招聘網,實現視頻面試點點通、視頻面試多點通、視頻面試直播、錄制和點播等功能;微軟則利用MSN交流平臺推出網絡招聘服務。
這對于專門的招聘網站來說是一個十足的壞消息。2011年4月,百度介入網絡招聘市場,并推出簡歷搬家工具猛挖前程無憂、智聯招聘和中華英才網的墻腳。這一現實很快體現在前程無憂的股價上,連續五個交易日前程無憂都呈下跌走勢,跌幅達到14.4%,跌破60美元。
“這是行業通行的‘潛規則’,幾乎所有小型招聘網站和一些相關培訓機構都有三大招聘網站的資料庫。”易觀國際網絡招聘行業分析師劉彤表示,這一“潛規則”是同質惡性競爭的結果。
以招聘網站名義做獵頭
劉彤說:“對于招聘方,招聘網站在收費上大打價格戰;而對于在網站上注冊的求職者,誰也不敢先收錢,招聘網站不得不想別的辦法賺錢。”
許多網站采取的辦法是——做獵頭。
“這樣的網站太多了,”冷明說,“現在普遍存在的情況是,一個原本就想做獵頭的人,他先開一個網站叫做網絡招聘,但是他先不收會員制的錢,他會跟企業說,你跟我簽合同,提前定好推薦一個人多少錢。比如要請一個年薪10萬元的人,推薦成功收5000元,獵頭會先收很少的錢,等人上崗后再收全部款項。”
據其介紹,區分獵頭和普通會員制網站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是先付費還是后付費。
“這個生態鏈屬于那些剛開通的、地方的小網站,普通企業會員很難收的到,就通過這種方式來做。他也有收入,辦一個小公司,七八個人完全可以做起來。”冷明如是說。
但此類小獵頭公司與成熟獵頭相比尚存在許多區別,其一是接單,其二是收入。
在國內,獵頭公司大體分為三類:第一類為純外資公司,第二類為合資及港資公司,第三類為純內資公司。
根據冷明介紹,純外資獵頭顧問的正常年薪在七八十萬元人民幣,低于50萬元就屬于業績不好的。以獵到一個年薪50萬元的人為例,獵頭公司的傭金就可以達到十幾萬元,獵頭顧問大概能從傭金中分到一半提成。而合資和港資獵頭公司的顧問收入基本上在年薪30萬元以上。
而國內純內資的公司水平也因為其數量繁多而良莠不齊,“有的一年幾乎做不到單子,許多顧問年薪連10萬元都達不到,”冷明說,“獵頭顧問屬于智力密集型的職業,它不是設備、資金投入,它完全憑自身能力和資源。”
包括智聯招聘、中華英才網等大多數網絡招聘網站也包含獵頭的業務,但獨立獵頭公司的發展正在蠶食著市場,從而使網絡招聘不僅遇到盈利模式的瓶頸,更受到傳統獵頭公司的擠壓,使其處境愈加尷尬。
資本狂躁期漸退
2004年,前程無憂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這一動作掀起了資本市場對國內招聘網站的熱潮。
2005年,來自美國的全球最大的專業招聘網站Monster斥資5000萬美元收購中華英才網40%的股份。
2006年,澳大利亞最大的網絡招聘公司Seek向智聯招聘進行了2000萬美元融資;2年后的2008年,Seek又聯合澳大利亞投資銀行麥格理銀行共同對其進行了1.1億美元的融資。
中國網絡招聘市場暗潮涌動。
然而遺憾的是,盡管資本大量涌入、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盈利狀況卻始終不盡如人意, 除前程無憂外,中華英才網和智聯招聘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
根據媒體公開數字,中華英才網不僅在2007年全年虧損約1.5億元,2008年虧損更是達到1.75億元。
其東家Monster公司2012年1月份也宣布全球裁員400人,約占員工數7%.
此外,根據智聯招聘2009年8月25日公布的2008年7月1日至2009年6月30日上一財年報告,中國市場的智聯招聘虧損1.5億元。
2010年2月,智聯招聘的最大股東澳大利亞Seek公司發布財報,其中智聯招聘2009年下半年的營業收入是1.79億元,尚不及前程無憂的一半。該業績報告同時指出,根據目前Seek占智聯招聘股份56.1%估算,Seek對智聯招聘的投資損失約為2075萬元人民幣。
這意味著,智聯招聘2009全年稅后經營虧損9280萬元,盡管比前年虧損額有所縮小,但已持續虧損3年。
“表面上看智聯招聘和中華英才網虧損的原因是廣告費太多,其實它們到現在還沒有盈利也是有它背后的原因的。”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對新金融記者說。
“如果在業內問到前程無憂的CEO,是很明確的,大家都知道是甄榮輝,”該人士說,“但是如果問到智聯招聘和中華英才網呢,可能大多數業內的人都不能確定,它們的高管變動太頻繁了。”
以2009年為例,年初先是中華英才網原CEO張建國宣布離職;年中又是智聯招聘原CEO劉浩離職。2010年7月,智聯招聘更是有包括CTO、CFO、一名副總裁以及一名總監在內的4名高管被宣布解職和離職。
“一個活生生的人和他所領導的企業是有連帶關系的。松下、聯想、萬科都是這樣的。”該人士說。
而對于風投來說,不但高額的推廣費讓人卻步,等待獲利的耐心也漸漸冷卻。
市場依然樂觀
無論面臨著怎樣的尷尬,網絡招聘的市場依然是塊很大的蛋糕。
艾瑞咨詢統計數據顯示,2009 年中國網絡求職者數量達到6500萬人,較2008年增長30.0%,占中國互聯網網民的16.9%.
根據艾瑞咨詢分析,未來幾年中國的勞動力市場整體仍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況,網絡求職的便捷性、無地域限制的特點將吸引更多的求職者,2010-2013年中國網絡求職者的規模將持續增加,2013 年有望超過8000萬人。
另外,艾瑞咨詢統計數據顯示,2009 年使用網絡招聘的雇主數量達到 81 萬家,較2008 年增長35.0%,占中國企業總數的 8.3%.艾瑞咨詢預計,到 2013 年,中國網絡招聘雇主數量將超過 200萬家,網絡招聘雇主滲透率將接近 25%.
面對這個樂觀的市場,對于招聘網站來說,傳統盈利模式已經無法適應市場的發展。
“未來招聘網站的發展一定會朝著三個趨勢邁進:第一是專業化趨勢,第二是社交化趨勢,第三是移動終端趨勢,如果不向這三個趨勢邁進,就會被淘汰掉。”冷明如是說。
以一覽英才網為例,其提出了“基于互聯網平臺的顧問式服務”的概念。
“我們做細分服務,行業緯度分得很細,比如房地產建筑是一個大行業,里面有個職位叫監理,監理還分為總監和專監,”冷明說,“對外來看這個網站就像專門針對監理的,對內我們也有一個獨立的團隊來負責監理行業,大概20人團隊服務將近20000家活躍的監理公司。這就是細分。” 一覽英才網創立于2006年9月,2008年開始盈利。
“因為我們對簡歷細分做了很多工作,所以收費方面比一般招聘網站要相對較高。”冷明說。
招聘網站行業不但能使網站服務的專業性、針對性更強,更可以幫助企業提高效率、節約成本、按需招聘,同時求職者也可以有針對性地迅速得到面試機會。
“國內網絡招聘市場正面臨一個拐點,當紛繁蕪雜的海量招聘信息充斥求職者的眼球時,連招聘企業都在懷疑‘我能否招到真正需要的人才’?這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卻并非伯樂遍地的時代。細分招聘網站能夠將控制權還給人才,幫助人才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同時也幫助企業迅速找到門當戶對的人才。”百才招聘總經理黃挺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