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發達國家在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規模、層次結構,以及培養體系、政策法制環境、政府投入和社會氛圍等方面,均有一些較成熟的經驗,值得學習借鑒。
其一,制定較為完善的法律體系。在德國,《聯邦職業教育法》作為職業技術教育的基本法,規定了職業教育的定義、使用范圍、培訓合同和報酬、福利保障等權利和義務,也規定了國家機構和經濟部門對職業教育的責任和作用。《企業組織法》則規定企業職工委員會必須協助企業完善技術工人的培訓和保護工作,《青年勞動保護法》規定企業有義務在學徒培訓期間為其提供在職業學校學習的機會。德國職業教育屬于國家免費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全國8200萬人口,有各類職業學校9727所,在校生高達260多萬人。
其二,對高技能人才培養投入較大。2001年,歐盟國家公共教育和培訓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平均為5.1%。比利時專門建立公共資金,鼓勵企業和技能人才個人參加培訓,政府促進獨立培訓機構的設立,而這些培訓實訓基地可以為包括自我雇用的從業者在內的各種勞動者提供培訓,并給予金額不等的津貼和補助。丹麥法律規定,年滿25歲的丹麥公民,無論在職或失業,都有權享有最長可達52周的有償脫產職業教育,而這些法定培訓大部分由政府付費或提供各種財政支持。
其三,構建職業資格和學歷互相溝通的渠道。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建立了職業資格證書和普通教育證書等值等效的制度,其職業資格證書與普通學院教育文憑在地位上有對等關系。如英國職業資格證書NVQ4級大體相當于學士學位,5級大體相當于碩士學位,同時可以互相轉換。獲得職業資格證書NVQ3的技工可以申請進入大學學習學士學位課程。
在德國,普通技工一旦晉升至高級技工,便有權利作為法人獨立經營企業,開店辦廠。一些政治家、企業家就是從技術工人開始謀職并成功拓展了事業。這些人有較高的政治和社會地位,生活富裕,因此技工職業在德國聲譽很好。
其四,高技能人才薪酬福利水平較高。挪威技術工人平均工資水平全國最高,2004年時為21.69美元/小時。德國技工的月平均工資超過德國人的平均工資水平,目前攀升至2500歐元以上。技工在企業工作幾年后可以通過考試晉升為高級技工,其工資增加幅度更為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