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發現,為了防止醫生亂開藥,社保部門分配給每家醫院一定的醫保限額,而這些額度被醫院層層分解到科室直至醫生身上,隨著年底臨近,一些醫院的限額壓力顯現,于是不得不通過暗自限號,限藥等辦法來避免超出醫保限額。
調查
部分患者無法拿到醫保藥品
記者在安貞門附近的一家三甲醫院調查發現,部分科室的患者已經發生了買不到藥的現象。記者在藥房看到,確有一些患者無法拿到所需要的藥物。
下午醫院的病人不多,有一位女患者徑直從門診入口走向西藥房,手中拿著一款藥品的說明書,向藥房的工作人員詢問是不是可以開該種藥品。藥房的工作人員表示藥品暫時沒貨,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會有貨。
“是以后都沒有這種藥了嗎?”來開藥的女士問。
“這個我們也不知道。”藥房的工作人員說。
這位女士告訴記者,大約幾個星期前她用她母親的醫保卡為母親在這家醫院開了一盒這種藥品,服用之后效果不錯,但是第二次來的時候,就被告知這種藥物 沒了。由于家住得近,這位女士每隔三四天就來問一次,已經來了三四次,藥品卻一直沒有。由于家中老人只是將這個藥品作為補充藥品使用,所以家里也并不著 急,沒去藥店或者其他醫院購買。
不久之后,一對老伴進入門診,也是徑直走到西藥房,詢問一種叫做米氮平治療神經性疾病的藥物,得到的回復仍然是沒有。
醫院稱年末限號限藥非常普遍
東城區一家二甲醫院醫保辦公室工作人員介紹,醫院遇到醫保額度不足的狀況非常普遍,去年在年底的最后幾天為了不超限額,醫院限制了掛號的數量。
醫院為了不超限額,常用的辦法包括減少掛號的數量,限制醫生開藥,或者醫生減慢看病速度從而減少一天內就診病人的數量。“醫院會告訴病人,你要開的這個藥沒有了,”這位工作人員介紹,“或者干脆醫院有些藥,到了年底就暫時不進貨了。”
醫院間轉院增多 個別醫生被投訴
一家三甲醫院管理人員向記者透露,上個月開始,醫院陸續接收了從“兄弟”醫院轉院來的患者。而實際上,這家三甲醫院的醫保額度也幾乎要用光了。
另一家三甲醫院管理人員告訴記者,最近她本人就已經接到兩起患者的投訴,投訴內容都是某某醫生開不了醫保藥,害得自己起大早排隊、掛號、候診,結果看病開藥還得全自付。
對于患者的不滿,醫生沒法講出真實情況去化解矛盾,“你給患者講醫保額度問題,他們很難理解。”這位管理人員說,對于這類醫患矛盾,醫院的解決方法是將患者疏導到其他尚有醫保額度的醫生處開藥,或者建議患者到其他醫院去開藥。
而對于患者的投訴,有醫生發微博吐槽:“投訴我也沒辦法,醫院扣大夫的錢,我的工資算下來只夠2個病人的門診次均費用,也就是說,要不你投訴我,要不我全家餓著。”
業內說法
醫保額度追不上門診量增加
朝陽區衛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為了控制病人看病費用,區衛生局已經把社區醫院的醫保支出額度,納入對醫院的考核中。但由于近幾年,醫保報付比例提 高,大病、特殊病報付比例提高以及病種增加,報付方式更便捷,患者達到醫保起付線后,只需要支付自己那部分費用即可。這些惠民政策,大大激發了大家對醫療 服務的井噴式需求。
從朝陽區來看,社區醫院在今年9個月內,門診量與去年比,以25%至30%的速度遞增。加上社區醫院開展的醫療服務項目增多,例如增加了B超檢查、 精神康復等項目,業務量增加也會造成支出增加。如果仍用去年的醫保支出總額,控制今年的醫保總額,那勢必造成社區醫院在今年的額度上有所突破。另外,一些 新啟用的社區服務中心、社區醫院剛開始建成時,患者就診量小,一年內可能只有20萬-30萬的流水,經過一年運轉,逐步得到周邊百姓認可。相關部門在確認 醫保總額時,應當適當增加醫保總額。例如,對奧運村等醫療服務中心的醫保總額,醫保部門今年進行了適當提高。
該負責人建議,醫院門診量的增長和醫保總額增長應該是同比例。如果醫院能很好地控制均次門診費用,例如去年控制均次門診300元,今年還控制在 300元,但門診量增加了,也可以適當增加醫保總額。否則會造成有的社區醫院不敢接診患者,因為只要接診患者,不可能不開藥或者不發生費用,所以有的社區 醫院只能用各種方法減少門診量。此外,按照往年的經驗,醫院也擔心接下來11月、12月份的患者就診、開藥高峰。如果醫院為了控制費用,不給開藥、檢查, 會造成新一輪的醫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