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試點方案,北京將在友誼醫院首次試水“醫藥分開”,建立“醫事服務費”制度,標準將按照醫師的職級確定,并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定額支付每人次40 元,醫保患者每人次個人支付標準為普通門診2元,副主任醫師20元,主任醫師40元,知名專家門診60元。與此同時,原先的掛號費、診療費將全部取消。這 也意味著在北京眾多公立醫院中,友誼醫院的就診費用相對便宜。
“過去,由于各級財政對醫療機構的投入有限,國家允許醫療機構經營藥品順加15%作為醫院的收益。”北京市副市長丁向陽表示,建立醫事服務費制度,是為 了醫院收益從原來的依靠藥品,轉向依靠醫療服務的技術、能力、水平,合理體現醫務人員的勞務價值,鼓勵醫院提高醫療質量。
據了解,目前在北京的醫療機構中,藥品收入占總收入的“半壁江山”,但在香港這一數字僅為8%。北京市醫改辦主任韓曉芳透露,取消藥品加成后原先醫院收 入將從藥費、醫療收費、財政投入三個渠道,調整為醫療服務費用和財政投入兩個渠道。韓曉芳特別提醒,“醫藥分開”僅選擇友誼醫院一家試點,取得經驗之后再 逐步推廣。目前友誼醫院的收費標準暫未改變,預計要等到7月后實施。
除了在友誼醫院啟動改革的綜合試點、嘗試醫事服務費代替藥品加成外,18日公布的方案還明確了朝陽、同仁、積水潭、兒童等四家醫院將采取“分類改革”:分別從法人治理運行機制、醫保調節機制、財政補償機制等三個方面進行改革嘗試。
“這次改革,確切地講是我們三甲大醫院的綜合改革。友誼、朝陽醫院都是名氣比較大的綜合醫院, 同仁和積水潭是兩家有名的專科醫院,兒童醫院是知名兒童類醫院。五家醫院雖各有特色,但總體都是有影響力的。客觀地講,公立醫院改革非常難,大醫院改革更 難,北京的醫療資源又是非常集中的地區改革就更難。”韓曉芳坦言,公立醫院改革最大的困難便是各種利益的平衡。
以醫事服務費的設立為例,如何使其能夠在不增加患者負擔的情況下,也不會讓醫院因為藥品加成的取消而失去了改革的動力,成為改革首當其沖面臨的一項最復 雜的工程。“我們各個部門算了無數的賬,包括醫保資金的投入、醫保政策會怎樣調、財政資金怎么調整、醫院的收入結構怎么調等。另外藥的問題對各個醫院是不 一樣的,比如綜合醫院,藥品收入就要高點,有些專科醫院,藥品收入可能就低點,因此我們做了分類測算。此外對不同的人群,比如城市醫保與新農合患者、一般 患者和慢性病患者、還有外地人和本地人患者等。”韓曉芳透露,經過上述無數次的測算,藥事服務費定在醫保定額支付達每人次40元,醫保患者每人次個人支付 標準為:2元、20元、40元、60元,可以使得大多數普通患者在掛號診療環節,個人支出有所減少。“盡管如此,這也不能保證這個數據是決定公平的。這個 政策沒有萬全之策,一定會影響部分人群的利益,而我們一定要先保障80%最廣大人群的利益。”
正因為改革充滿了艱辛,此次公布的公立醫院試點方案已經反復修改了60余稿。盡管如此,韓曉芳依然覺得五家醫院難是非常難,但如果試點成功了,整體示范作用很明顯。
“醫改將充分體現醫生的勞務價值。提高手術費、檢查費。取消藥品加成,遏制醫生開大處方。根據這個制度設計,比如以前一個專家一天看10個患者,開出的 藥費是1萬元,現在是專家一天能夠看20個患者,開出的藥是5000元。提高了效率,節省了藥費。”衛生部專家委員、北京大學司法鑒定室主任孫東東也指 出,測算醫事服務費是一件很艱難的事,病情輕重程度不一樣,所花費的藥品加成、診療費等就不一樣。孫東東預測,下一步還會將專家的手術費、檢查費等調整或 將納入試點范圍。
北京市政協常委、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肝病中心主任賈繼東也認為,北京市公立醫院改革的總趨勢非常成功,能夠讓醫院運行更有效力,老百姓看病負 擔減輕,看病更安全放心,因此在改革之初,可能需要社會各個階層的普遍理解,醫院醫師和老百姓都要逐漸去適應改革政策。“比如說觀念的改變,之前老百姓雖 然對藥費貴、檢查貴等有意見,但也覺得值。可是如果醫生服務費、診療費提高,有些老百姓就會覺得不值。”賈繼東分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