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市公司治理重要一環的薪酬制度,在反映公司成本核算真實性的同時,還將規范企業上市后的薪酬變動。據記者了解,這一重要內容已經在部分擬上市公司的落實反饋意見中有所體現,盡管目前尚未全面鋪開,但監管層透露,未來有望在招股書中作出公開披露。
在日前召開的2012保代培訓第二期中,管理層相關人士指出,未來招股書將專門披露薪酬制度,披露內容至少包括:薪酬委員會是否制定了相應的制度、員工薪酬是否與公司的業績提升存在關聯度、薪酬水平在當地有無競爭力等。
對此,多名保代人士表示,監管層對擬上市公司的薪酬制度和薪酬規劃的重視度越來越高,雖然目前尚未在招股書申報稿中正式出現,但部分公司的落實反饋意見中已經有所體現。預計未來有可能在公司治理或者財務會計信息與管理層分析部分進行披露。
通常而言,擬上市公司多為行業龍頭或當地優質企業,與此相對應的職工薪酬也應具備競爭力,這有利于公司的長遠穩定發展。因此,反常薪酬非常值得關注。
東海證券某保代認為,比如有公司職工以一線生產工人為主,薪酬自然低于當地平均收入,但也不排除發行人在上市前故意壓低薪酬做高利潤。
東方花旗某執行總經理也表示,薪酬制度是公司管理制度中的核心,也是投資者了解公司競爭力與風險的重要信息,將其作為披露內容非常必要。每個公司都 會披露員工總數、支付給職工的薪酬總數、高管薪酬和股權支付成本。如果能將薪酬制度充分公開,便為企業的成本核算是否真實增加又一檢驗路徑。如果有漏洞的 話,便可從勾稽關系中反映出來。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被中止審查的莎普愛思就曾被人舉報其銷售費用中的職工薪酬不實,其掛靠銷售人員社保沒有依法繳納。
此外,有滬上投行董事總經理指出,并非所有擬上市公司都在董事會、股東大會上討論通過薪酬議案,部分公司的薪酬計劃包括高管、董事的薪酬較為隨意。 而上市后一些企業在業績下滑的同時卻大幅為高管漲薪也引發市場的諸多質疑。如果能在上市源頭的招股書上嚴格陳述薪酬政策,厘清薪酬與財務之間的關系等,還 可以幫助投資者對公司上市后的內控規范性、盈利能力做出更客觀全面地分析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