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舊迎新之際,合眾人壽董事長戴皓與武漢市蔡甸區的官員們在隆重的奠基儀式后一起宣告,國內首家險資“養老城”破土動工。這個正式浮出水面的“養老地產”項目,總投資額超過80億元,而總占地面積達5平方公里,其中一期項目占地面積就達800畝。
合眾身后,是眾多進軍養老險市場險企們忙碌的身影。在養老社區等項目概念下,少則幾百畝,多則數千畝的土地紛紛落入囊中,自2010年9月保監會為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正式放出開閘令以來,險企們四處出擊,拿地熱情高漲。據《華夏時報》記者粗略統計,近三個月以來,險企以“養老社區”為名獲得的土地,已經超過2萬畝。
而與此同時,養老社區的建設,卻是雷聲大雨點小,眾多拿到土地的險企們,并未拿出實質性的動作。
圈地兇猛建設消極
據蔡甸官方提供的資料,合眾養老社區占地面積達5平方公里,將建成集養老、養生、醫療、科研為一體的養老城,一期項目占地面積為800畝,建成后將可為5萬老人提供包括護理、治療、療養等服務。5年后,該項目將成為華中地區的養老樣板城。
即將手握5平方公里土地的合眾令同行們羨慕。一位保險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一般這種有政府支持和參與的項目,拿到土地的成本都很低。
事實上,自泰康人壽拿到首張投資養老社區的牌照不過一年多的時間,險企們跑馬圈地的步伐卻是快馬加鞭。泰康已經先后在北京、上海、三亞、湖北等城市紛紛拿到土地,其中北京小湯山土地2000畝。而中國人壽(601628)宣告在河北廊坊籌建的養老社區占地面積高達上萬畝。據業內人士透露,中國人壽在海南物色的南方養老基地項目土地面積逼近上萬畝,與當地政府的土地價格協商已經進入最后階段。
此外,新華人壽、平安養老險亦紛紛加入了尋找與物色養老基地的行列。
不過,跑馬圈地的背后,險企對養老社區的實質建設似乎并不熱衷。
雖然在蔡甸的養老社區項目已經正式破土動工,合眾方面亦稱該項目是董事長戴皓對其兩會提案《關于進一步加快保險資金投資養老產業進程》的真正的“兌現”。
對于兩大保險巨頭提前設立航保中心,復旦大學一位保險專家則直言不諱地指出,上海試點銅鋁期貨保稅交割,接下來就將有數以千萬噸計的銅和鋁進出洋山港,集裝箱吞吐量都要達到百萬計,這部分航運險保費是送上門來的,國內大型保險商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
而最早拋出養老社區計劃,并已經順利拿地的泰康人壽、中國人壽在宣布計劃之后,在項目的建設方面,至今也沒有實質性的動作。泰康人壽董事長只是表示,北京小湯山的項目預計將在2013年至2014年建成,首期床位將達到15000張。除此之外,已經高調宣布進軍養老社區的險企,鮮有實質性動作。
不僅如此,在目前已經宣布養老社區建設計劃的險企中,除了合眾人壽在當地政府牽頭下,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投資的同濟健康社區同時入駐,并與合眾人壽的養老項目實現對接之外,對于養老社區要建成什么樣,并未有過明晰的闡述。
一些高調宣告奠基的項目,事實上一直都在曬太陽。記者曾在一些廣東某金融高新區看到過某知名外資險企多年前宣告奠基的一塊土地至今還只是像當初一樣圍了一圈擋板。
多方合謀
養老市場的巨大前景與地方政府的積極介入與推動,成為險企拿地的直接動因。
“隨著保監會開閘險企投資養老地產,期待已久的險企競相涌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且險資可用量很大,險企的資金配置壓力也很大,尋找新的出路也就成為必然。而對養老地產的投入,也契合了險資的使用方向。再加上未來中國養老市場的潛力非常大,大家都想分一杯羹。”湖北經濟學院保險系主任李毅表示。
中南財經大學金融保險學院保險系主任袁輝教授分析,養老社區在國內是一個剛剛興起的概念,相關的商業模式、具體政策目前尚不清晰,但從中國老齡化社會趨勢的日益加快的趨勢看,在養老領域進行投資,確實是蘊藏著很大的商業機會。一些險企的做法,其實也有押寶未來的打算。
而地方政府基于招商引資和發展民生項目等多重動因下,在土地價格方面的優惠政策也使得險企拿地受到重重優待,有的甚至當地政府領導親自出馬。
合眾人壽投資的上述項目,就受到蔡甸區政府的特別關照,在這個項目中,當地政府高層曾經直接介入,并多次協調相關各方。
這也從該項目奠基當日的宣傳中可見端倪。“新聞稿件是從當地政府發出來的。”記者查找武漢當地媒體的報道發現,報道中聯合署名的兩名“通訊員”,均為蔡甸區委宣傳部的工作人員,其中一位還曾經是蔡甸區委宣傳部主管新聞的副部長。戴皓在武漢接受采訪時稱,這個項目是“合眾人壽積極響應湖北省建設武漢健康谷的號召”。
中國人壽相關人士曾對外宣稱:“作為特大型金融企業,我們受到各地的熱情接待,會談主要議題就是引入保險資金投資地方養老社區建設,如要開展不動產投資,僅從地價上就能得到不少優惠。”
“每個企業的情況我不是很清楚,但沒有政府的支持,想拿到那么大規模的土地恐怕沒這么容易。”袁輝稱。
低價拿到土地,做大資產規模、增加融資功能,這是險企們積極圈地的另一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