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雖然直面,但是部分基金公司解決問題的“方法”頗為耐人尋味。日前,華安基金公司公告旗下兩基金增聘基金經理助理,這兩名準基金經理的簡歷非常“簡單”,一位是基金運營部基金核算主管,另一位則是集中交易部高級交易員。華安基金此舉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呢,還是其基金經理培養機制的“獨特”呢?相信無論上述哪種說法,都難以平息坊間群起的質疑聲!
行業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基金經理,這是目前基金公司人才培養的一貫模式。
2009年,基金經理人才儲備的匱乏顯露無遺,一大批“新兵”被火速推到一線,上述人才培養模式被部分基金公司打破。日前,華安基金公司宣布旗下聯接基金和貨幣基金增聘兩名基金經理助理,這兩名新手的實戰資歷近乎一片空白,其中的一位是基金運營部基金核算主管,另一位則是集中交易部高級交易員。
華安基金的基金經理選材標準和基金經理培養方式受到了坊間和基金投資者的普遍質疑,迅速擴大人才遴選范圍,華安基金到底是不拘一格降人才,還是其人才儲備已經捉襟見肘了?
核算主管和交易員直接上位
日前,華安基金公司發布公告,因工作需要,華安基金公司決定增聘章海默擔任華安上證180指數基金聯接基金之基金經理助理,協助基金經理許之彥進行該基金的投資運作。同時,公司還決定增聘楊柳擔任華安現金富利基金的基金經理助理,協助基金經理黃勤進行該基金的投資運作。這兩位“新手”的簡歷都有些過于單薄。公開資料顯示,章海默為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擁有6年基金從業經歷,曾在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工作,2003年9月加入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基金運營部基金核算主管;楊柳是金融學碩士,擁有8年保險、基金從業經歷,曾先后在平安保險資產營運中心、太平人壽投資部從事流動性管理及債券交易工作。2005年8月加入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集中交易部高級交易員。
實戰、投研資歷缺失引質疑
眾所周知,基金經理助理幾乎可以界定為“準基金經理”,由實戰經歷近乎空白的人駕馭基金持有人的致富計劃,華安基金的此種做法引起了坊間的普遍質疑和不解。
“從兩份簡歷來看,兩位新手并沒有多少實戰和投研的資歷,均屬于典型的 ‘門外漢’‘從事基金會計和負責下單的交易員可以直接上位基金經理助理,基金經理助理的選材怎能如此簡單?”有基金持有人如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基金核算應該是基金公司后臺服務體系的一塊,日常的工作主要就是計算每天應該付多少錢、收多少錢,扮演的就是個基金‘會計’的角色。”一位熟悉基金公司運作的高管向記者表示。“至于交易員嘛,主要就是負責完成基金經理給出的下單任務。”該高管進一步解釋道。
“我實在難以理解這樣的做法。從基金公司的工作來說,一般分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塊。基金經理從事的是事前工作,交易員從事的是事中的工作,基金核算完全就是事后工作。交易員當基金助理還勉強說得過去,做基金核算去干基金經理助理就有些讓人難以理解了。”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如此表示。
“我們不會這樣挑選基金經理,一般都是從研究隊伍中選拔出來的。”深圳某基金公司投研人士表示。而一位從事基金投資多年的研究人士則告訴記者:“雖說交易員要負責完成下單指示,長期可能會有所耳濡目染,但是這并不表示他就能夠完全理解基金經理操作的意圖。”
人才儲備已捉襟見肘?
華安基金此舉,到底是出于怎樣的考慮呢?記者日前致電了華安基金公司,該公司相關工作人員的答復并不能讓記者和基金持有人滿意,“這樣安排的,可能是覺得這樣比較合理吧。具體原因我也不知道。”該工作人員如此表示。
隨后,記者翻閱了華安基金近期的人事變動和現有基金的人員配置后發現,這一令投資者質疑、令業內費解的舉動其實早已有前兆。
今年下半年以來,華安基金就已著手陸續增聘基金經理助理。7月初,華安基金發布公告,因工作需要,華安基金決定增聘熊志勇擔任華安上證180ETF基金經理助理,協助基金經理盧赤斌和劉瓔進行該基金的投資運作。同時,還增聘牛勇擔任華安MSCI中國A股(基金詳情 凈值 排名)指數基金助理,協助基金經理許之彥、劉瓔進行該基金的投資運作。而在接下來的8月3日,華安基金宣布,基金經理劉瓔于2009年8月3日開始休產假。
接下來,今年9月5日,華安基金宣布增聘許之彥為上證180ETF的基金經理;10月,華安基金公司批準了上證180ETF及其聯接基金經理盧赤斌因個人原因提出的辭職請求。經過上述人事變動,華安旗下目前兩只指數型基金及其聯接基金的重擔都落在了基金經理許之彥一人的肩上。此外,華安基金其他旗下偏股型基金的掌舵人,基金經理尚志民、沈雪峰、陳俏宇、鄧躍輝等均已是一肩雙挑。
一肩多挑的直接影響就是基金業績的后退,除個別基金外,華安系基金今年來的業績大多難令投資者滿意。
“今年以來,新基金發行提速,人才儲備問題令基金公司感到吃緊。然而,挑選沒有任何研究資歷的人員上任,這樣的行動是否顯得有些草率呢?這完全是基金持有人的不負責的行為。”有業內人士發問。
一市場人士則指出,如此配置人員表明華安基金公司的人才團隊建設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相關新聞
華安基金 風光不在
作為國內老十家基金公司之一,華安基金曾經開創了基金業的多個第一。2001年,華安基金發行了國內首只開放式基金,也曾成為國內基金業資產規模的老大,風光一時。然而,歲月更迭,華安基金雄風早已褪去。就資產規模而言,與華夏基金公司超過2000億的規模相比,已是相去甚遠。截至今年三季度,華安基金公司的資產規模已位列第八位。從目前情況看,華安基金重奪資產管理規模榜首的希望有些渺茫,華安基金的品牌效應已大不如前,新基金首發規模與業內平均水平相去甚遠。
近段時期,華安基金公司除為旗下指基增聘助理外,又宣布將自購旗下的新基金。公告顯示,華安基金將于12月18日運用2000萬元自購正在發行的新基金華安動態靈活配置。據公開資料顯示,華安動態靈活配置的發售時間為11月23日至12月18日。也就是說,華安基金是趕在最后一天購買自家基金。
據消息人士透露,此次正在發行的華安動態靈活配置的募集情況并不是太理想。而在上半年新發行的聯接基金中,華安180ETF聯接基金的規模只有11.25億份。而易方達深100ETF聯接基金的銷售規模逼近190億份,南方深成指ETF聯接基金的首發規模為32.72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