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17886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1元,同比名義增長13.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8%。在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中,工資性收入同比增長11.9%。有記者提到,這個數據跟大家的實際感受似乎有出入。針對這一問題,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坦言,這是名義增長速度。
盛來運介紹,無論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還是農村居民收入,都來自于國家統計局專門負責的抽樣調查。城鎮的收入來自于城市的住戶調查,這個調查樣本,全國有將近7萬戶的調查戶,而且數據收集是由國家統計局直屬的調查隊以及專職的調查員來進行。原始數據的采集是來源調查戶,樣本戶一旦被隨機抽選以后,調查戶按照制度的規定進行記帳,我們的調查人員每個月把基礎的數據收集以后,錄入計算機,然后再傳給國家統計局,是采用這樣的辦法來收集我們的調查數據。
盛來運說,在城鎮居民家庭人均總收入中,工資性收入同比增長11.9%,這個還是名義的增長。今年的增長速度為什么是穩定增長,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經濟形勢平穩、就業形勢好于預期,而且企業的利潤也在增加,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職工的薪水和津貼也都得到了相應的提高。今年以來各地還提高了最低工資的標準,提高的幅度還不小,全國平均在20%左右。另外,從全國的角度來看,今年各地也不同程度地提高離退休人員的補助標準。所以,工資性的收入才有這樣一個增長速度。如果要是沒有這個速度的話,大家又該說又沒“跑贏”CPI了,這是名義增長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