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12月,各大企業的第一輪校園招聘漸漸走向收尾階段,而應屆生求職也將暫時告一段落。據調查顯示,目前應屆生最為青睞的企業即為“銀行”,除了少數外資銀行和商業銀行對求職者具有專業要求以外,大多數國有銀行對應屆生并不限制專業,加上穩定的福利、較高的薪酬水平及良好的工作環境,不少應屆生都將其作為求職時的首選。
招聘成焦點
每年,各大銀行的校園招聘規模都不算小,但由于應聘人數過多,錄取率仍然在各個行業中偏低。
應屆生楊文俊目前已經向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等幾家銀行投送了簡歷,并且收到其中幾家的筆試通知。就讀于哲學專業的他表示,國有銀行是他現階段最渴望達成的求職目標。“如果論專業的求職競爭力,可能并不是太強,但是據說國有銀行在面試中并不太注重專業背景,而是更關注綜合素質,我就覺得自己有希望了。”楊文俊坦言,身邊不少同專業或不同專業的應屆學子都已經將銀行作為求職首選,所以他即將面對的競爭強度也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小,但即便如此,與那些要求較高的外企相比,國有銀行沒有用“專業”杠桿將大多數人攔在門外,更在薪資福利、工作環境、壓力強度等方面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自己自然會想要牢牢抓住招聘機會。
國有銀行人力資源經理施嵐表示,隨著金融機構不斷龐大,銀行幾乎一年四季都在招兵買馬,而校園招聘只是解決了銀行基礎人才的儲備問題,在成熟人才的招募方面,無論是國有還是外資銀行都不曾斷檔。“目前,不少外資銀行在傳統業務和投資業務上都兼而有之,而國有銀行也在鞏固傳統業務的基礎上,慢慢摸索投資業務的發展。”施嵐透露,由于如今銀行業務發展迅速,因此需要大批人才進行支撐,其中尤以營銷類人才、投資產品研發人才和高端管理人才最為缺乏,更多中高端職位通常會借由社會招聘、獵頭獵取等方式招募,即便數量上并不像校園招聘那般大張旗鼓,但每次招聘需求一經發布,就會吸引來自各行各業的成熟人才和職業經理人,銀行業已經成為招聘的大熱門。
門檻并不低
雖然在校園招聘中,銀行業并沒有對求職者設立過高的應聘門檻,但這并不代表著招聘要求就由此變低。對此,國有銀行人力資源經理施嵐表示,由于銀行業很多專業知識能夠在從業后結合實踐工作進行深入學習,因此無論是國有銀行還是外資銀行,在基礎人才的招聘上都會把關注點更聚焦于員工的綜合素質。
闖進了外資銀行校園招聘終面的應屆生Eric透露,經過幾輪面試,他發現身邊的競爭對手個個實力驚人,不僅有國外名校畢業的金融海歸碩士、MBA,國內各大名校的校園風云人物也幾乎經由面試匯集到一起。即便大家的專業背景五花八門,但通常對銀行業都有一定的認識和見解,而且60%以上都有留學或出國交流學習的經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銀行業取消了對應聘者的專業限制,就有機會吸納到更多綜合素質全面的人才。”Eric表示,從自己目前的應聘經歷來看,這家銀行的求職者平均素質可謂數一數二。
對此,人力資源經理施嵐表示,行業普遍關注基礎人才的溝通能力及中高端人才的專業能力,因此在校園招聘中除了少數對專業性要求較高的崗位外,一般銀行不會只招收金融類專業的應屆生,而是會適當根據崗位的能力要求有所放寬,而在筆試、面試中,人力資源部通常會重點考核應聘者在綜合素質,尤其是溝通技巧方面的能力;在社會招聘中,則會對應聘者的專業能力提出較高要求,希望他們已經具備了銀行內部高端職位所具備的基本知識和實踐方法,“拿來就能用”。從這兩個層面上來看,無論是招收新人還是熟手,銀行對于應聘者的要求都不低。施嵐認為,越來越多的銀行已經放開專業限制,招收真正素質過硬的服務人才,提升一線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