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中國養老金占工資比重連降9年,已跌破國際警戒線,引發各界對養老制度改革的進一步關注。人社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在三季度發布會上表示,養老雙軌制問題會逐步解決,將來還要建立符合機關事業單位特點的職業年金。有分析認為,在養老雙軌制還未并軌之時,機關事業單位不應推行職業年金,若推行則等于又增加了“福利”,造成二次不平衡。也有專家認為,為抵消地方養老雙軌制并軌的阻力,應推行職業年金制度。
□深圳經驗
公職人員試點總體滿意
深圳市在2010年和2012年先后為新入職的聘任制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新聘人員建立了職業年金。深圳市人社局工資福利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共5000多人被納入職業年金范圍。職業年金繳費由財政部門負責核撥經費,并按月劃撥至參加人員職業年金賬戶,繳費比例為8%至9%.
該負責人表示,職業年金的出現使得相關人員的職業選擇得以多樣化,單位和個人對此政策都比較認可。由于不參加社保,普通公務員如果辭職去企業,將遇到“凈身出戶”的尷尬。而加入職業年金后,公務員“下海”其職業年金積累的待遇就可以跟著轉到企業,以后也可以領取養老金,利益不會受損。一方面方便單位對人員進行管理,另一方面也使得有關人員遇到合適機會能勇于辭職。
□養老現狀
雙軌制養老金替代率差距大
養老金替代率是指勞動者退休時的養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之間的比率。它是衡量勞動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異的基本指標之一。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最初設計的替代率目標為58.5%.低于該水平就意味著退休者的生活水平比在職時有較大幅度降低,生活保障水平較差。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顯示,我國養老金替代率由2002年的72.9%,下降到2005年的57.7%,到2011年降為50.3%.中央財經大學社保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透露,據他測算出的2011年我國企業養老金替代率僅為42.9%.而世界銀行組織建議,要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養老金替代率需不低于70%,國際勞工組織的建議標準為55%.
但同時,事業單位人員和公務員的養老金替代率一直維持在80%至90%的高位。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書長房連泉認為,在目前的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下,實際企業養老金替代率水平呈逐年下降趨勢,說明養老保險“保基本”的目標正在受到威脅并可能難以實現,現行的養老金政策迫切需要改革,以保障制度的可持續性。
名詞解釋·職業年金
職業年金是一種補充養老保障制度。在我國,指的是事業單位補充養老保險。
本質上,職業年金是職工工資的延期支付,目的是避免基本養老保險不足時生活水平下降。實質就是將職工現期部分工資轉移到退休后。和基本養老保險一樣,都需個人和單位按比例分攤繳納費用,職工退休后按比例領取“補充退休金”。
2011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試行辦法》,適用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后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及其編制內工作人員。職業年金所需費用由單位和工作人員個人共同負擔。單位繳費比例最高不超過本單位上年度繳費工資基數的8%.個人繳費比例不超過上年度本人繳費工資基數的4%.
目前,我國在實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同時,部分企業還實行了企業年金制度,這和職業年金一樣,也是一種補充養老保險。
如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制并軌成為養老保險后,職業年金也相當于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補充保險。
□觀點交鋒
褚福靈
人社部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中央財經大學社保研究中心主任
推行職業年金應先并軌后再說
人社部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中央財經大學社保研究 中心主任褚福靈認為,建立社保制度的基礎就是公平原則。目前養老雙軌制亟須并軌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制度間存在不公平的問題,兩種養老制度的最終待遇相差較 大。雖然將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并入待遇相對較低的社會養老保險中,確實遇到地方政府的各種阻力,但出于公平考慮,國家還是應該在養老頂層制度設計完畢后,先 實現養老雙軌制的并軌。
在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并入社會養老保險體系,與企業職工退休待遇接近后,再全面推出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制度。
為公平起見不應取消個人繳費
褚福靈提出,目前,我國企業年金制度已推行一段時間,職業年金制度應參照企業年金制度,而且職業年金制度不能過于“優惠”,從而與企業年金制度差距過大。例如深圳建立的職業年金制度就只要財政繳費,而不用個人繳費。褚福靈認為,在企業年金普遍采取單位繳費加個人繳費的情況下,職業年金的單位繳費很可能都是財政負擔,如果有些地區再取消個人繳費,與企業年金制度間的不公平就會繼續拉大。
對此褚福靈強調,職業年金制度就應該普遍采取個人繳費加單位繳費的方式。但繳費費率,可適當允許地方有一定自主權。
郝演蘇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
為減地方阻力先推職業年金
郝演蘇認為,養老雙軌制并軌是一項浩大工程,為了平衡各方利益,需要長時間準備。從2008年開始在晉、滬、浙、粵、渝等五省市開展的試點看來,并無實質性進展,其重要原因就是各地擔心并軌后公職人員養老金可能大幅降低,產生層層阻力。
為了最終能順利推進并軌,使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待遇不降低過多,讓各地對并軌不至過于反對,給并軌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增加職業年金這塊收入,將很可能是“必不可少”的。加之此前國內已在企業中推行了多年的企業年金制度,出于對平衡等因素的考慮,對機關事業單位全面推行職業年金也是必然的。
職業年金繳費應該因地制宜
郝演蘇說,國家整體方針需考慮各地區承受能力,所以提出采取單位加個人繳費的方式。深圳市財政承受能力較強,有能力不收取個人繳費。
最終的職業年金制度很可能是因地制宜,允許在制度和待遇方面有所差異。國家大面積推行職業年金制度的同時給予各地充分自主權,采取何種繳費方式及費率等,允許地方政府自主決定。
對于從事公益服務,及無行政收入但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可采取只由單位繳費的方式。而對于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以及有行政收入且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則考慮采取單位繳費加個人繳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