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保監會下發“以房養老”試點的征求意見稿,擬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針對60歲以上擁有房屋完全獨立產權的老年人開展反向抵押房屋用于養老的試點。
如同小沈陽小品里說的那樣:“眼一閉一睜,一天過去了,眼一閉不睜,一輩子過去了。”生命予你我有著太多的不確定,而提前規劃“未來生活”這一理念,正在被更多人接受并推廣。眼下,中國正進入老齡化社會,龐大的老齡人口完全靠國家養老是政府財力所無法達到的,即便是社會福利很完善的發達國家,養老服務也并非政府全包,而采取政府、家庭與個人共同分擔養老責任。“以房養老”應運而生。
“以房養老”俗稱“倒按揭”,是一種將住房抵押與終身年金相結合的創新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即擁有房屋完全產權的老年人,將其房屋抵押給保險公司,繼續擁有房屋居住權,并按照約定條件領取養老金直至身故;老人身故后,保險公司獲得抵押房屋處置權,處置所得將優先用于償付養老保險相關費用。
政策一出市場嘩然,有不少人質疑“以房養老”的操作難度與普及程度。事實上,所謂在實際操作中會存在大量復雜的問題與矛盾,最根本的原因是受傳統觀念影響。
在我國,許多老人認為“養兒防老”,總惦記要給子女留下些財產,寧愿自己老年生活過得拮據,也不愿意把房子押給商業機構。許多子女也反對父母以房養老,希望能繼承父母房產。
掃除觀念上的障礙,我們需要做的除了監督完善以房養老在實際操作中的具體情況外,還應該大力宣傳以房養老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一種補充形式,積極營造鼓勵、支持以房養老的社會氛圍。
實際上,對于一些收入拮據的老年人家庭而言,反向抵押比賣房養老具有一定優勢。首先,既能拿錢又能住房;其次,養老金補償不會斷供,壽命越長,補償金也越多;最后,房產若增值老人也可獲益。
當然,一條繩子兩個頭,相應的問題也隨之而來,萬一遇到老人壽命特別長,而房價卻又出現連續下跌的行情,房產倒按揭完了,老人還活著,那保險公司就有可能出現虧錢的情況。因此,保險公司在面臨以房養老時還比較謹慎。不可否認的是,以房養老雖然短時間內難以成為養老主要方式,但在城市可挖掘的潛力很大。
一項新政策的實施,從征求意見到最終落實,中間需要經過多次調研與完善,“以房養老”是我國一次全新的嘗試,后續政策尚未出臺,太早地下結論并不理智,政策的好壞需要在實踐中佐證,不需要過分抵觸,給點時間,往后看看再定結論。